“这座桥吗?当然是通向口里的啊,爸爸妈妈以前上大学就要走这座桥,你以后就知道了;至于桥的对面是哪里,那是妈妈以前的家哦。”
口里是哪里?以前的家?两个问题的答案为他带来了更多的问号。或许还不止于此,为什么火车开车的时候爷爷会对着站台上的姐姐流泪挥手呢?明明以后还能见到;为什么姥姥姥爷在我回来的时候会笑逐颜开呢?明明距离上次见面也只有几个月而已。他还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日后都会逐渐浮出水面,但此时的他知道,在火车开车时他依然没有看见心心念念的那座桥。
后来啊,他上了小学,爸妈带着他走出了这个边疆之省。他终于知道原来口里指的是新疆以东的内地省份,还知道了每一列出疆的火车都要在他生长的那座小城停留一下,换上新的火车头好继续开往远方。更令少年惊喜的是,他终于走上了那座桥,望见了自己生长的那片街区。小卖部、公园路、步行街,他们从左侧滑入少年的眼帘,又从右侧溜出。虽然只有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却足以让已成为少年的他回忆起在这里的点点滴滴,详尽无比,毫无错漏。从今天起,他明白了,走过了这座桥,便意味着离开了新疆,走出了自己的家乡。
他顺利地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又考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高中,但时间不会因为他的欢笑或叹息而放慢脚步。他已经去过很多次口里,大多数时候经过他的故乡时都是晚上。为此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自己的那座桥再睡觉,这样一觉醒来后,自己就已经踏上了口里的土地,返程亦然,那意味着自己回到了家乡。经过这座桥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对故乡的印象却越来越模糊。小时候的回忆所绘制而成的画像早已斑驳不堪,平白添上了许多不应存在的颜色,最终泛黄而朦胧。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着要看到这座桥。或许,这座桥早已不是这座桥了,它变成了故乡本身,不仅是那座小城,更是那个他所生长的西北边陲。桥静静地矗立着,守护着来往的火车,守护着他脑海中那名为故乡的一份记忆,尽管这些记忆本身也像火车一样,时而开入他的脑海,时而离开他的心田。
等到他真正地考上了内地的大学,再一次回到这座小城时,家乡早已没有了姑姑以外的任何熟人。儿时的玩伴早已断了联系,家里的亲人也大多离开了这座小城,就连到来时所乘坐的那一班火车,都早已不是小时候的那一列了。时移世易,大一时他并没有和爸妈当年一样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大学报到,而是不得不自己孤零零地提着行李离家远行,在母亲的注视下走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想象中乘着火车慢慢离开家乡的场景并没有发生,他的脚离开了故乡的土地,乘着喷气式飞机升上云霄。这使他完全体会不到当年父母对他讲的那些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或忧伤或喜悦的点点滴滴。他的第一学期缺少了太多东西,父母陪同下的报到、学校的开学典礼、同学们一起的军训、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的初见面,他一样都没有,只有机械的赶路和屏幕上的网课。但当时他连感时伤怀的余力都没有,生活本身让尚且稚嫩的他焦头烂额,连思考的余力都失却了。枯燥的一年一闪而过,那座桥再一次被尘封于记忆之中。时针不曾停转,他也被时针驱赶着走了一个又一个圆圈。乌鲁木齐—兰州—成都—乌鲁木齐, 他画下一个又一个不那么规整的同心圆,却未曾向后投下追忆的一瞥,只顾着埋头向前。
回过神来,他被旅客嘈杂的声音吵醒。又是一个假期的结束,他又要在这些同心圆间添上新的一笔。很难说刚才的睡眠质量很好,但接下来,身边那位旅客的一句话让他睡意完全消散了——时间差不多了,咱们马上就要从哈密发车了。
桥!我的桥!他猛地起身扒向窗边,火车仿佛是感应到了一般抖动了一下,慢慢向西开动,已见过的景象缓缓淡出,站台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要来了!我的桥!终于,横亘在他眼中的大楼也滑出了视野,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再次出现,他的家,他曾生活过的地方。桥下的道路向前延伸,穿过步行街,穿过公园路,穿过小卖部,将他的视线引向他记忆中的家。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小点上,那是一个孩子,坐在他的婴儿车上,看着桥上的火车拍手大笑。
在这么多年无数次的往返中,他第一次真正地走过了这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