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造就北宋辉煌年代的“奸臣”

变法干才

章惇,字子厚,景佑二年(1035)生于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一个名门之家。章惇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至交好友苏轼就曾赞叹“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

这个潇洒的奇男子,好似一把锋利的匕首,可惜的是,彼时的大宋正是人浮于事的年头。章惇25岁中进士,做过商洛县令,虽说业绩不错,还有名臣欧阳修赏识,仕途却十分不畅。一件大事的发生,终令这把“匕首”找到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的王安石变法。

要变法,就要蹚雷,让谁去蹚呢?有人给王安石推荐了章惇。

对章惇,起初王安石真看不上眼,可见了面立刻就喜欢上了,任命其为三司条例官。自此之后,章惇勤恳地做了不少杂活,直到熙宁五年(1072)方才大出风头:他担任两湖察访使,到任后就将当地四大族收服,招抚梅山峒族一万八千户,扫平懿州作乱峒蛮。这片总是叛乱的麻烦地,让章惇一下全部扫平。

在变法实施的那段时间,变法派先和保守派互掐,王安石也黯然罢相,此时章惇却是个少有的埋头干活的人。

熙宁七年(1074),三司判官宋迪在衙门里煎药,不留神把衙门给点着了,时任判军器监的章惇第一个奋勇救火,不久就得到提拔,官居三司使。接下来不到一年,他就把前任积攒多年的问题全部解决。待到王安石淡出官场,章惇终于扶摇直上,元丰五年(1082)已是门下侍郎,成为变法派里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风格从未改变,一次宋神宗要治一个官员死罪,宰相蔡确好不容易改成了刺字流放,章惇又站出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你要刺字流放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这下宋神宗气爆了,大呼“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章惇却硬生生怼回去了一句名垂青史的回答:“如此快意,不做得也好!”

这个时代,正是宋朝着名的“熙丰大变法”时代,政治上旧党使坏,新党内掐。整个变法就如王安石所形容,烧把柴又浇瓢水,什么时候能烧开?可细看成果,经济上“中外府库莫不充裕”,军事上虽对西夏的战争两次均战败,但战略上已转守为攻,压制西夏,富国强兵的理想已初步达到。

有此成果,那是因为虽然变法实施不甚顺利,却至少还有章惇始终如火一样燃烧,熬尽心血忙碌。但元丰八年(1085),随着宋神宗的英年早逝,一场空前惨烈的风暴正向着他本人,还有他终生恪守的变法大业凶狠扑来。

荣辱功罪

宋神宗驾崩后,9岁的小皇帝宋哲宗即位,坚决反对变法的高宣太后垂帘听政,而反对派核心重臣司马光也从洛阳高调回归。这两位核心人物一唱一和,清算变法的大幕就此拉开。

司马光回京不到一年,十五年熙丰变法的国策就全数废掉,变法派的骨干成员罢官的罢官,走人的走人,章惇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局面如此凶险,章惇毫不退缩,面对汹涌攻击,他据理力争,在高宣太后面前把旧党们驳得哑口无言。这时的章惇还有礼有节,直到司马光提出割地时,他彻底失态了。

司马光竟要把宋神宗收复的米脂六寨割给西夏,大宋军人浴血奋战打下的战果就这样轻松割让?章惇怒了,他撕破脸问候了司马光的人品。正是因为这次失态,旧党们再次抓住了章惇的把柄,趁机群起而攻之,最后章惇被扣了个“轻薄无行”的罪名,黯然贬去汝州。

章惇的罢去,好比最后一道堤坝坍塌,变法派再也无法阻止旧党的清算大潮,章惇又遭追罪,先后被罢放到湖州、苏州,受尽颠沛之苦。对章惇来说,这段颠沛的岁月,最痛的还不是自己遭了多少罪,而是他们一代改革家苦心打造的治国蓝图,就这么一点点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