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造就北宋辉煌年代的“奸臣”(2)

所有的新法全数被废除,哪怕改革派官员们用尽力气,边境的国土还是在元佑五年(1090)割掉了四块,西线战火满天,国家财政更是一直在吃老本。史家一直赞美的“元佑更化”,其实是内外交困。等到元佑八年(1093)高宣太后去世,交接到开始亲政的宋哲宗手里的,就是个烂摊子。

接过烂摊子的宋哲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章惇。次年四月,即绍圣元年(1094)四月,章惇高调回京,官居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这是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章惇重任在肩,“绍圣”,正是要继承宋神宗富国强兵的理想。

八年浮沉,章惇也已成竹在胸。颠沛之中,他亲证了民间寒苦,反思了变法中很多不足之处,这次正好可以大展拳脚。在这之前,他还要做另一件大事,要继承变法大业,就要先彻底清算司马光。

章惇翻了司马光割地的老账,把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一干旧党重臣全部论罪,参与陷害蔡确的吕大防、刘擎等大臣也尽数被办罪,之后几年,司马光的谥号、赠官全被剥夺。又屡兴大案,亲手导演“同文馆狱”,利用文彦博儿子文及甫的一封信,追查旧党企图废黜宋哲宗的传闻,又是一通大清扫。就连高宣太后,章惇本也打算不放过,怂恿宋哲宗追废高宣太后,幸亏被向太后阻止。

如果说当年旧党废新法闹出的是风暴,章惇回敬的却是惊涛骇浪,先后八百三十多家旧党被涉事清算,这段作为,也成了章惇被论为“奸臣”的最主要“罪证”。

后来好多人评价章惇,都对他这段“恶行”大书特书,而另一个重要业绩——治国却被一笔带过。

自从复职以后,章惇改革的过程更注重循序渐进。新法将青苗法的利息降低,市易法则有更严格的法规。元符元年(1098),章惇将《常平免役敕令》颁布全国,里面不但包括了新法的核心内容,还包括了旧党支持的很多有益国策。宰相胸襟,可见一斑。

章惇就任前,大宋内外交困。他执政后没过几年,大宋就府库钱粮充裕。眼看时机成熟,章惇果断和西夏摊牌。绍圣四年(1097)起,祭出浅攻战术,在章惇堂兄章栥的主持下,宋军连续取得平夏城大捷和天都山大捷,击溃西夏五十万大军,将西夏都城门户天都山收入囊中,这是自西夏建国后,大宋最扬眉吐气的光辉一战。

这次胜利,夏崇宗吓得在深宫里哀叹,西夏使者连滚带爬跑来求和,章惇此时再度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担当:为国家财政计,接纳西夏求和,在天都山设立防区,掌握战事主动权。

这被一笔带过的历史,是北宋一百多年里文治武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章惇一生浮沉里最荣耀的一笔。

黯然落幕

就在一切看上去无比辉煌时,元符三年(1100)正月,一直信用章惇的宋哲宗英年早逝。

噩耗突发,谁来即位?向太后选定了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一听是此人,章惇暴怒:“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二十七年后,不幸应验。

没能阻止赵佶登基的章惇马上就被清算,连他当年要废高宣太后的旧账也被翻出来。从雷州贬到越州,崇宁四年(1105),这位一代政坛强人溘然长逝,享年70岁。

这位造就北宋盛世的强人,去世四年后曾被恢复过名誉。但再以后,北宋变成南宋,南宋高宗赵构也追责了章惇罪状,连他的子孙也不许入仕。待到南宋灭亡,背了多年奸臣锅的章惇也就成了《宋史》里的奸臣。一位造就宋朝辉煌的强人落了个这样的结局,南宋的历史走向,似乎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