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个狠人

一、

刘恒从代国到长安登基的时候,长安刚发生了一场血腥动乱,执政多年的吕后家族,被“佐高祖定天下”的老臣们捕杀一空,正所谓“无少长皆斩之”。

而诛杀了吕后家族,国家不能没有皇帝,总要再立一个刘氏子孙做皇帝。那么立谁呢?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专门用了春秋笔法,暗戳戳地写出了老臣们的顾虑:“诸大臣相与阴谋曰,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用阴谋这个词,说明老臣们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害怕继位的皇帝搞政治翻案,导致诛吕平乱的为国谋利行为,反转成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要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政治遗产的延续,远比升官发财更重要。一旦出现问题,毕生的努力便付诸东流。于是,他们要选择不能翻案的人继位。什么人不能翻案呢?基本要满足三个条件:品德贤明、有工作能力、没有个人的基本盘。

老臣们选来选去,发现代王刘恒便是没有基本盘、品德贤明的长者。

对,那个时候品德贤明就能称为长者,不一定是退休老头才能称为长者,毕竟老臣们都说了,代王仁孝宽厚。于是,老臣们派出朝廷使节,到代国邀请刘恒进京继位。

刘恒乘车到长安,和老臣们经过三让三请的戏码,才勉为其难地登基称帝。

至此,代王刘恒便成了汉文帝。因为是没有基本盘的诸侯王孤身进京,在老臣们的环伺下,汉文帝的压力非常大,常常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二、

汉文帝明白,自己的皇位来自老臣,那么坐稳皇位的条件,便是安抚老臣们。于是,右丞相陈平升为左丞相,太尉周勃升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升任太尉,这些诛杀吕氏家族的老臣,都成为“三公”,进入汉朝的最高领导班子。

虽然领导岗位是有限的,但经济待遇是没有限制的,不管有没有进入领导班子的老臣,都可以在待遇上得到补偿。

周勃作为安定江山和拥立新君的最大功臣,被汉文帝“益封万户,赐金五千斤”,陈平和灌婴各加封三千户,赐金两千斤。朱虚侯、襄平侯、东牟侯则加封两千户、赐金千斤。

当然,次一级的老将军们,也有各自的待遇补偿。比如追随高祖到四川的68名元老臣,各加封三百户。追随高祖征战颍川的省部级官员,加封六百户。申屠嘉等10人加封六百户,另外10人加封四百户。

对这些健在的汉朝开国元勋,汉文帝都给足了待遇,这也表达了一个意思:虽然我是皇帝,但江山是你们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共享江山。在汉朝刚经历长安喋血的时候,满足了老臣的需求,便是满足了国家的需求,同样也是满足了汉文帝的需求。老臣要权和利,汉文帝要地位,各取所需罢了。

甚至老臣的家属们,私下做些生意,兼并一些土地,等等,汉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不管。原因就在于,老臣们追随高祖定天下,虽然皇帝换人了,但皇位合法性的解释权,依然在老臣的手里。汉文帝能做的就是熬,熬到老臣们都不在了,江山就是自己的了。

而在安抚老臣的同时,汉文帝也在提拔自己人。他在刚住进未央宫的夜晚,便封代府故旧宋昌做卫将军,镇抚南北军,相当于重新任命了卫戍区司令,接管长安的军权。同时任命张武做郎中令,相当于警卫团长,负责保卫宫殿的安全。又过一段时间,汉文帝给代国跟来的六人,全部以从龙之功封为九卿,一步登天成为省部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