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滦州城西南的高坎村有个高大壮,名字听着很魁梧,人却长得既不高也不壮,比一般人还要瘦小单薄。不过,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高大壮外表干瘪,脑子里却很饱满,对读书悟性极高,十六岁那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城里的直隶第三师范学堂。
可惜,高大壮的父亲多年前便因病去世,只剩下他们母子二人,靠两亩薄地维持生计,家境极其贫寒。高大壮是个懂事的孩子,考虑到念书需要一笔不小的学费,便打算放弃学业,但他母亲高杨氏死活不允,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堂。后来,高杨氏去找丈夫生前最好的朋友石来顺求借,才将高大壮的学费勉强凑齐了。
进了学堂后,高大壮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却因不善言谈、穿着破旧而经常被人欺负。
尤其是有个叫崔彪的男同学,学习不咋样,但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常常把瘦弱的高大壮当泥巴一样揉捏。
有一天放学,高大壮刚走出校门,崔彪从后面看他穿着肥大的裤子,上面还满是补丁,就悄悄贴上前去,冷不丁地将高大壮的裤子扒了下来。当时,校门口男男女女好些人,高大壮连个内裤也没有,那点隐私全暴露了!
高大壮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提上裤子,然后“嗷”一嗓子,像一头发疯的豹子似的向崔彪扑过去。可高大壮瘦小,被崔彪一个扫堂腿撂翻在地,嘴巴都磕破了。高大壮不服,爬起来还要往上冲,偏巧被一位路过的老师看到了,那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道:“看你长得像小鸡,是他的对手吗?还打架!”
高大壮小脸憋得通红,“吭哧吭哧”地辩解道:“我、我……我出来不气!”他本意是想说“出不来气”,不料一着急竟说成了“出来不气”,结果非但没得到半点理解和同情,反倒引得众人发出了更大的哄笑声。高大壮羞愤至极,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高大壮哭着跑回家,对母亲说宁死也不去上学了。高杨氏问明情况后,流着泪劝导儿子:“咱家之所以这么穷,就是因为我和你爹不识字。你咬牙再忍两年,等毕了业找份体面的差事,你自己衣食无忧,娘也跟着沾光得济了。”高大壮边哭边点头,高杨氏边说边落泪,到了动情处,母子俩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回到学堂,高大壮只想一门心思读书,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崔彪逮住了那天的话把儿,每天都带着几个调皮的男生,没事找事地对着他喊“出来不气”。高大壮心里窝着火,眼里含着泪,却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数着日子盼毕业。
天长日久,高大壮的身体便积攒了不少疾病,尤以咳嗽最为厉害,有时甚至会痰中带血。这年夏天,正赶上全体师生体检,高大壮被查出患了肺痨,这种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学堂里自然容不下他,高大壮迫不得已终止了学业。
高杨氏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服了大半年的药汤子,高大壮的身体总算得以恢复。但家里值点钱的东西全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高大壮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理应替母亲分担生活重担,便连续多日跑到城里找活干,后来,终于在一家小饭馆谋到了一份跑堂的差事。虽然薪水不多,但高大壮是第一次打工挣钱,十分卖力。
这天傍晚,正是吃饭的高峰时段,小饭馆里的客人眼看就要坐满了,这时从门外又进来几个人。高大壮赶忙上前打招呼:“几位爷,里边……”“请”字还未说出口,高大壮一下子愣住了:真是冤家路窄,走在最前面的,竟然是崔彪!
崔彪也认出高大壮了,立时就大呼小叫起来:“哟,这不是‘出来不气’吗?跑这儿出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