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何知府发作,萧老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人,小的罪该万死,只是这白玉屏风万万不能送去宫中,因为这屏风是个赝品!这白玉不假,但这玉上的字是假的,那根本不是刘伯温的手笔,而是我父亲伪造的。万一送入宫中后被人瞧出破绽,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何知府想了想,说:“萧老板,这件白玉屏风最稀罕之处其实是在白玉着墨上,能否请你父亲再雕一扇屏风,再由我亲笔写上对皇上歌功颂德的文字?”
萧老板叹口气道:“我父亲十几年前就过世了。不过,这十年来我一直钻研玉雕工艺,重塑白玉屏风,倒也不是太难的事。”
这话一出,何知府立即命萧老板尽快重新雕刻一扇屏风。
时间紧迫,但萧老板怎敢违命。玉上着墨是萧家手艺的不传秘法,他铺开一张厚厚的宣纸,道:“请何大人留下墨宝,到时候,我自会将墨迹附着在屏风之上。”
何知府不愧是大儒出身,提笔略一沉吟,便挥挥洒洒笔若游龙地写下了一篇给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好后,萧老板将宣纸一卷揣在怀里,赶回家中埋头雕琢起来。
眼看离皇帝寿诞之日近在眼前,白玉屏风终于如期完成。等何知府验收完毕,萧老板将屏风用黑布层层包裹,放进一个大铁箱里,道:“因为时间紧迫,玉上墨迹还不是很稳定,唯恐受日光和温度影响而变浅,这几天屏风一定要避光隔热。”何知府一一记下,并派人赶紧将东西送入宫中。endprint
眨眼就到了皇帝寿诞之日。皇帝接受完朝臣的跪拜,便领着皇后嫔妃们欣赏群臣送上的寿礼。
来到白玉屏风前时,皇上也赞赏不已。谁知话音刚落,只见火光一闪,白玉屏风的底座处竟然毫无预兆地蹦出了几颗火星。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火星已经变成了火舌,这屏风是九层镂空,中间透风,又是薄薄的一层,火舌一卷,霎时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为灰烬。金銮殿上一下子乱成一锅粥。
皇帝龙颜大怒,下旨将何知府革职抄家、发配边疆。
听到这意外的消息后,陈掌柜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好好的白玉屏风,怎么会无缘无故在金銮殿上自焚了呢?带着疑问,他备了马车赶到松阳县找萧老板求解,谁知到那儿一看,玉石店早已人去屋空。
陈掌柜无奈地回到当铺,钱先生将一封信递给他,道:“这是萧老板托人送来的,他说所有事情的答案,都在信中写明了。”
陈掌柜赶紧展开信看了起来。信上说,12年前,萧老板一家在西安城开玉雕作坊,某天夜里,作坊突起大火,熊熊烈焰吞噬了作坊里的各种名贵玉料,萧老板的父母也丧身火海。而萧老板当天临时去了邻省收购玉料,才幸免于难。
萧老板不信这是意外,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幕后黑手竟然是当时在西安做官的何知府,为的是将作坊里一块罕见的紫玉原石占为己有。从此后,萧老板隐姓埋名,就为了有一天能替爹娘报仇雪恨。何知府调到西宁城,他也跟着过来,在临近的松阳县开了一家玉石店。
当陈掌柜为了赛宝大会的事找到他时,萧老板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知道,何知府必定不会轻易放过白玉屏风。
第一扇白玉屏风并无异样,萧老板故意摔碎,为的就是在制作第二扇白玉屏风时,好混入白磷、镁粉等物品,白磷燃点低,而镁粉稍染火星便会骤燃。屏风用黑布包裹,就没什么事,一旦在灯火通明、热烘烘的金銮殿上摆放开来,很快就会引发自燃。
如今,大仇已报,萧老板决心回到故乡,重开玉雕作坊。
信的最后,萧老板还将玉上着墨的秘方告诉了陈掌柜。原来,白玉屏风用的根本就不是一般玉料,而是“竹玉”,就是把厚厚的一张宣纸,制作得晶莹剔透如同玉质,因此才能在上面着墨书写。这是宋代的秘制工艺,也是萧家的传家手艺。《梦溪笔谈·器用卷》里,就详细记载了用青川竹沥九漂九晒,制成“竹玉”的典故。
看完了信,陈掌柜心中的疑问终于豁然开朗。他抬头冲钱先生微微一笑,道:“当年玉雕作坊大火中,幸免于难的恐怕不止萧老板一人吧。”
钱先生拱手道:“我也不隐瞒了。当年,我是玉雕作坊的学徒,大火当日,我偷偷跑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才逃过了一劫。后来,我就到您店里做了账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