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仓放粮(2)

第三天,刘仁义还没起床,就听见门外传来嘈杂的声音,忙命人出去打听出了啥事,一会儿,下人回来禀告:“老爷,咱家对面开了一家粥厂,灾民们正往那涌呢!”刘仁义一惊,急问:“日照县的粮食已经被我垄断,那粥厂又是何人所开?”下人说:“就是昨天上门要粮的那个白衣男子!”刘仁义起身出去一看,果真看到一个偌大的粥厂一夜之间就拔地而起,粥厂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孙成正和一群灾民正守着十几口大锅,忙活着熬粥蒸馒头,饭做好后,他们给灾民舀一碗粥,发一个窝头,这比平日里不受灾的时候吃的还好呢,灾民们欢天喜地。

刘仁义走上前,结结巴巴的对青年人说:“你……你一个穷酸,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粮食?”青年人微微一笑,说:“小生自有妙策,这个就不劳刘财主操心了!”接着青年人又把勺子一抬,说:“刘财主,要不你也过来喝一碗稀粥,吃一个窝头吧,小生不像你那么吝啬!”刘仁义脸色铁青的转身回家,后面响起灾民一阵嘲弄的笑声。

青年人这么一赈灾,刘仁义的粮食卖不出去了,他气急败坏,命令那些守卫粮仓的家丁,趁天黑捣毁赈灾厂。岂料青年人早有预料,他将那些灾民组织起来,守卫在粥厂附近,那些家丁一出现,有灾民发现了,唿哨一声,就有几百个灾民举着木棒迎着那些家丁上去,家丁只有几十人,又是些欺软怕硬的家伙,一见这个架势,哪敢应战,纷纷落荒而逃。

刘仁义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去了日照县衙,给知县送上一百两白银,让他以青年人聚众闹事,意图不轨的罪名查抄青年人的粥厂,日照知县知道他与青州知府的关系,又得了银子,哪敢不从,就答应刘仁义,第二天一大早就派衙役前去粥厂,要拿青年人治罪。

有一个有良心的衙役当夜偷偷去告诉了青年人,青年人就让孙成连夜把灾民召集起来,说:“小生只是想干点好事,怎奈当今奸臣横行,恶人当道,无可奈何,这粥厂是开不下去了,我现在就把剩余的粮食发给你们,你们各自回家,省吃俭用,也能挨过这大灾之年!”说完他就命人把存粮拿出来,分给每个灾民一袋米粮,灾民们纷纷给青年人跪下,说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青年人就在众人的目送中扬长而去。

第二天,得知青年人已经远走高飞,粥厂已经关闭,刘仁义松了一口气,命下人做好准备,开仓卖粮。这时,一个店伙飞跑过来,结结巴巴地说:“东……家,大事……大事不好了,粮食……”刘仁义喝问:“粮食怎么了?”店伙歇了一口气,说:“粮食没有了!”刘仁义急慌慌的往仓库跑。

刘仁义到粮仓一看,却见那里边储存的几十万斤粮食已经不翼而飞,而看守仓库的是自己亲弟弟,仓库大门的钥匙也只有自己有,这些粮食难道长了翅膀自己飞了?刘仁义怎么也想不通,但想不通归想不通,几十万斤粮食没有了却是残酷的事实,刘仁义急火攻心,就觉得喉咙处痒了一下,接着吐出了一口鲜血,直挺挺的向后倒去。

回到江苏家中的青年人听闻这个消息,去了一个供着祖先牌位的房间,给自己的父亲王庆德上了三炷香,说:“父亲,刘仁义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您可以安息了。”

青年人是王庆德的儿子,叫王一顺,当年王庆德被迫无奈将粮行低价转让刘仁义,带着家人投奔江苏的亲戚,不久后,他就因为伤情复发再加上悲愤过度而去世,临死前,他要儿子长大后为他报仇。

王一顺长大后,想起父亲遗训,就去了日照县,准备找机会帮父亲报仇,他打听到刘仁义的粮仓在自家老宅,而那个老宅地下有一条密道,是王一顺的先祖秘密挖掘的,为的是躲避匪患,那条密道通往县里某处不起眼的住宅,而这所住宅也是王一顺祖先的家产,所以除了王家人,谁也不知道这里边的秘密。

王一顺就想通过密道把刘仁义的粮食偷光,但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此时正好遇到被刘仁义的护卫队打伤的孙成等人,他与孙成等百姓一拍即合,两个夜晚就搬空了刘仁义家的粮食,并最终将刘仁义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