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亭固然是美的,但毕竟它不是真的三里亭,我对三里亭的向往使我想更真切地了解它。在了解之前,我认为它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亭子而已,最多年代久远罢了。但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亭子并不普通。
三里亭,它的前世应该叫“于止亭”,“于止”取自《诗经》中的“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意思是“到应该归宿之处,便知道那是自己的归宿地。难道人还不如鸟吗?”孔子借禽鸟讲的是人应该要知道 节制、限度的道理。“于止亭”应该也是这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表示这个亭子是给老百姓们憩息的,另一方面借这个来告诫那些为名为利而终日奔走的人们,有劝世之意。亭子是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由当地一位名叫陈玉林的乡绅捐资建造。因为亭子所在的区域正是在运河边一个渡口的范围内,渡口西起浒墅关上塘共和村,东至下塘保丰村,渡距60米。所以这个亭子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为运河上的纤夫和来来往往的渡客提供歇脚之所。
后来这个亭子在清同治年间,由众人筹钱重建,重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为了感恩时任苏州知府的蒯(kuǎi)子范,所以亭名就由“于止亭”改为“蒯公亭”。因浒墅关署到此为三里,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三里亭”,沿用至今。而相应的渡口也被称之为“三里亭渡口”,虽然“三里亭”是后建的,但是因为它的前生后世有些名声,所以渡口也就随这个名字了。这件事在清代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也有记载:“比去任,邑人怀其恩,建亭于浒墅关,名曰‘蒯公亭’。”
蒯子范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得到苏州老百姓如此肯定呢?文中如此评价:“顾于小民则恋爱如家人,民亦父母视之,不称其官,而称之曰‘蒯三爷’。”意思是说蒯子范虽然贵为知府,但是他对普通老百姓的关爱如同家人,老百姓也把他当作父母一般看待。这一点从称呼上也可以看出,百姓称呼他不是老爷也不是大人,而是“蒯三爷”,这是把蒯子范当成自己家里的长辈了,还有比这个称呼更能体现蒯子范在苏州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了吗?大概很少了。
《庸闲斋笔记》里记载了蒯子范很多事迹,诸如作为小县令,却被称为强项令。因为公事和按察使据理力争,知府出面也不为所动等。他最擅长的是判决诉讼案件,作者陈其元据说也是个中高手,但是也对蒯子范尤为佩服,甚至谦称自己是不如蒯子范的,陈其元说蒯子范在堂上现场写判词,判词还文采斐然,连当时国外报纸都有引用他的判词。蒯子范治理苏州4年,判了800多件案子,老百姓竟然都满意,有人甚至把他的事件编成歌谣传唱。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年江北发大水,3万多人受灾,蒯子范向上级请求,把这3万多人分散到各县留养。其间有人为生活所迫而做了盗窃之事,蒯子范设了机构给他们提供衣食,使他们学成一门手艺,学成之后才让他们回家。这一举措在当时真可谓是拯救万民于水火啊,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清史稿·蒯子范列传》里还提到一件和浒墅关有关的事情,说的是蒯子范为驻扎在浒墅关的军营筹措了刍秣费,也就是马料的费用,而这个费用本来应该是当地的百姓上交的,现在永久免除,这让浒墅关的百姓感到异常高兴。另外浒墅关邻近的乡镇望亭,也得到他的恩惠,他修了望亭塘,建了28座桥,为来往的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是不是乡亲们众筹建亭的直接原因,也许是,也许不仅于此。但可以肯定的是,浒墅关极其幸运地用一座普通的亭子,把蒯子范的功绩留在了大运河畔,供后人缅怀。当然蒯子范也是幸运的,毕竟能够不朽,万世传颂,这样的美誉,谁不想呢?但古往今来多少人渴望不朽,又有几人做到呢?三里亭告诉人们只有那些真正甘愿以身祭民者方能成就这份功德。
经过查阅一些资料,我对“三里亭”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了,原先那对我而言很虚无的“三里亭”,现在似乎变得有血有肉、触手可及,我甚至在心灵上可以感受到它的悸动了!
第一次看到三里亭却只是那远远的一瞥,还隔着一条运河,那天我开着车等红绿灯,无意间朝向河对岸看去,一个隐约于树木楼宇间的亭子以那似曾相识的身影猛然撞进我的心田。那一瞬间运河水仿佛澎湃在我胸间、脑海里,我想那就是我一直想见未见的“三里亭”了。绿灯亮了,我驱车回到家,凭印象判断那个位置靠近维德木业,打开电脑一查果然如此,三里亭竟然在维德木业厂区里面。网上有帖子写一位博主特意到里面寻找三里亭的过程。因为要到别人的厂区,还要通过门卫,我暂时打消了瞻仰三里亭的念头,那起初欣喜的劲头也渐渐消失。不过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也有像我一样喜欢探幽寻胜的同道中人,这也算是一点安慰吧。以后每次从那条路上经过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朝那个位置看,那犹如藏于深闺中的“三里亭”,便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地呈现在我视线处。那亭子依稀位于一个小岛之中,仍然靠近运河,但现在这个位置其实已经发生变化。1987年,因运河拓宽,三里亭向西移迁了50米。1997年4月23日,因民工在亭内烧废料,花岗石脆裂倒塌,翌年春按原样重建。这应该是“三里亭”第三次重建了。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碎的东西太多太多,但幸运的是在岁月的风沙中,“三里亭”仍然保留着。
“三里亭”仍然是我梦中的一个结,因为至今我仍然未能一睹芳容。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亭子,但不可否认它已经成功地勾起我对它的爱恋,而这个爱恋却似乎只是单相思,因为我直到现在都无缘站到它的身边,抒一抒自己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