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阅读的重量(2)

三千年历史经验

李雪涛

在一次有关历史学意义的讨论中,我提到,一个人从自己的经验中只能了解自己经历的事情,从父母那里只能了解两三代人的事情,而历史却给予我们祖先乃至人类的经验。

这些天,我找来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阅读,德文版是我在德国留学时一位朋友送的,中文版(萧宝森译本)是我回国之后买的。德文版的一开始便引用了歌德的一首诗,钱春绮先生的译文如下:

对于三千年来的历史,

如果不知道正确解释,

就让他陷于愚昧无知,

度过一天一天的时日。

萧宝森根据英译本将这首诗译作:“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也就是说,人的根基不仅仅在于你自身和家族的历史,还根植于民族乃至人类的历史之中。因此,贾德借哲学家艾伯特之口说道:“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避免在虚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

之后贾德写道:“不过,如果她了解自己在历史上的根,她就不至于如此平凡了。同时,她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也不会只有几十年而已。如果人类的历史就是她的历史,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她已经有好几千岁了。”

霍金的笑容

路 明

霍金,这个21岁时被确诊患有“渐冻症”、医生断言“只能活两年”的男人,活到了76岁。

他的成就毋庸置疑:创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发展了黑洞理论,写下《时间简史》等一系列着作。

宇宙是一口幽深的矿井,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宝石,只留给最勇敢、最执着的人。同时,宇宙也索取它的报酬。对于那些泄露天机的人,命运的报复似乎来得酷烈无情。自患病以来,霍金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最后,他只剩下右眼珠能勉强转动,每分钟只能表达一个字母。

尽管如此,霍金并没有被身体的不便限制,相反,他总能以另一种方式吸引公众的眼球。他在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拯救女孩;他在《星际迷航》中扮演自己,和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桥牌。

有人说他是轮椅上的“图腾”,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质疑他频繁作秀,利用媒体炒作自己。在我看来,霍金不过是在证明,他是一个正常的人。

霍金不需要怜悯。病魔打不垮他,也改变不了他。哪怕只剩下一只眼珠能转动,他也一样热烈地活着。

为了描述黑洞理论,霍金讲过一个故事。鲍勃和爱丽丝是一对宇航员情侣,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两个人接近一个黑洞。突然,爱丽丝的助推器失控了,她被黑洞的引力吸引,飞向黑洞的边缘(视界)。由于越接近视界,时间流逝得越慢,鲍勃看到,爱丽丝缓缓地转过头,朝着他微笑。那笑容又慢慢凝固,定格成一张照片。爱丽丝面临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引力的作用下,她飞向黑洞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被巨大的潮汐力(引力差)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最深的黑暗中。这就是生死悖论。爱丽丝死了,可在鲍勃眼中,她永远活着。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起这段生死悖论,突然哽咽。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爱丽丝不是别人,正是霍金自己。他见过最深的黑暗,经历过最彻底的绝望,依然怀有巨大的勇气。在万劫不复到来之前,他转过头,用尽力气微笑。

晦养与磅礴

黑 陶

八大山人,他孤寂、清冷,但是,他的内心绝对傲岸。在传统中国士人中间,他僻立一旁,属于我所敬重的少数一脉。

我在某册书中,看到八大山人的一幅书法作品——《行书王文成公语轴》,内容系抄录的王阳明语录:“人家酿得好酒,须以泥封口,莫令丝毫泄漏,藏之数年,则其味转佳。才泄漏便不中用,亦此意也。”欲成人杰,晦养重要。元气须牢牢守住,莫使其泄。所谓:“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

南昌。在古木参天、青砖灰瓦的青云谱,我强烈感受到八大山人散发的独特气息。青云谱,是历史悠久的赣地道院,汉时就有记载,清代以“吕纯阳驾青云来降”之传说,改为现名。晚年的八大山人,与此道院关系密切。现在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就在青云谱中,收藏有八大山人众多的书画真迹。在馆内慢行观看,突然,一幅八大山人的行楷立轴映入眼帘,满纸墨字中挺立的四个汉字,像电一样击中了我!这四个汉字是:叙事磅礴。

确实非常震惊!即使立身最陋僻,即使命运最不幸,这样的人,也完全可以“叙事磅礴”。

深沉晦养,并始终拥有“叙事磅礴”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