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老家种植梨树的时间已有23年了。
在我家的两亩一分田(不包括其他零散土地)里,种植了近150株梨树,横竖排列,整齐有序。这些梨树都是由爷爷亲手栽种的。那时全村几乎每户人家都栽种了梨树,是崧厦梨果种植面积较大的村子之一。据说,当年这些梨树幼苗都是从谢塘购买来的。谢塘拥有“浙江黄花梨之乡”的称号,历史悠久,那里种植的梨果,因汁多、味甜、口感好而享誉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谢塘成功的种植经验,吸引了当时全村人的目光。大家也想着栽种梨树,认为以后的产值会不错,并且能够增收致富。
从1998年3月排树、栽种,到2001年7月首次产梨,爷爷“栽种梨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梨田一年四季需要施肥、除草、打农药等。每年春夏之际,正是梨树坐果阶段,还得依次在每株梨树上筛选梨果,保留一半,使得这些梨果具备充足的养分,才能保持个头大、品质优良。特别是夏季,遇到高温三伏天,土壤干旱时,梨田需得抗旱。用皮管将河流、稻田中的水引入梨田的畦沟。梨树得到灌溉,才不会枯萎。待进入冬季,还得修剪树枝。梨果摘回来后,除自行到附近集镇、农贸市场售卖之外,有时还有经营户来村内批发,并且大量收购,运往异地经销。
每年仲春前后,是梨树开花的旺季。走在前往梨田的路上,远远望去,每株梨树上那洁白的梨花与青嫩的绿叶相互映衬,引人入胜。待梨花开得旺盛时,约上三五好友前去赏花拍照,到那时已是梨花覆盖绿叶,如同白雪。
差不多每株梨树,都会生长出千百颗花苞,从生芽、长苞、开花,再到结果,其实就是一个梨果诞生的全过程。
而每年四月,则是梨花的花苞生长之时。一个完整的花苞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柱、子房、胚珠等部分组成。梨花从含苞待放到竞相盛开,前后只不过半个月。半个月后,梨花便开始凋零,待到全部谢落,在光照充足、气温适中的条件下,子房渐渐生长,之后发育,渐渐长成球状的梨果。梨花,虽然不像其他花种那样秀丽芬芳,仅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但因有着雨水的浸润与阳光的庇护,而显得绚丽迷人。漫步在开满梨花的田园,仿佛置身于画中意境,美哉!
老家种植的梨果分为两个品种,即青梨与黄花梨。其上市时间(采摘期)基本在每年七月中旬至八月底,而那两个月也是爷爷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特别辛苦。每天上午,爷爷都会按时去梨田采摘,装入箩筐中,等回到家时,整个人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然后再去集镇、农贸市场售卖,而下午同样如此。每当看到丰收的梨果,他那脸上的疲倦便被内心的喜悦所掩盖。
作为一种天然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梨果在生长的漫长过程中,每年入夏的梅雨季就像一道坎,持续连绵的阴雨,使得气候温高湿大,这直接关系到果实此后的生长。如果受影响,不仅会使梨果生长缓慢,采摘期还会出现自然腐烂等现象。出现类似现象的梨果则会自动掉落。每年,我们家都会去畦沟中捡这些掉落的梨果,数量很多,但几乎都是自己食用。这些梨果因外表有磕碰的疤痕,正逐渐腐烂,是不能在室内存放的,得马上进行处理。首先削皮,再去除已腐烂的部分,然后将梨果切块,可榨成果汁,也可放入冰箱储藏保鲜,等到下次品尝时,风味独特。
或许是受到雨水的恩惠,无论青梨还是黄花梨,其分量最重时足有两三斤,一个个挂在枝头,沉甸甸的。这无疑是送给爷爷等果农们的一份丰厚馈赠。
老家的梨树从少到多、由新变老,离不开爷爷的栽培与呵护。看着它们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再到结出果实,爷爷付出的辛劳没有白费,和它们之间也多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最近几年,村里有不少农户铲掉了梨树,把昔日的梨田租给承包户,改种水稻与小麦。爷爷却不放弃自家的这块梨田,他坚持种下去。2021年7月5日,当摘下第一个青梨时,爷爷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