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智能手机之后

身为“90后”的Leon不开心。“在地铁上听喜欢的歌时,我真的在放松吗?在地铁上拿出电脑加班,真的比认真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效率更高吗?每时每刻的娱乐消费,真的必要吗?让人生活便捷的科技,为什么让我更疲惫了?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我应该怎么活下去?”

Leon决定做一个试验——停用智能手机。这一停,就是两年。他把自己的智能手机交给朋友保管,取而代之的是一部极简的功能机。黑白的墨水屏幕,大小只有普通手机的一半,没有摄像头,不能安装软件,连闹钟都只能设定一个。看起来,它甚至不像一部手机。

两年间,他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怪人”。智能手机里的应用程序,都被别的工具替代,他每次出门,带的东西更多了。现金、笔记本、身份证、相机、可以挂在钥匙链上的手电筒……他的微信仅在电脑端登录使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7小时,日均3.8小时。除去睡眠的8小时,上网这件事,占据着人们近1/4的时间。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走路、等车、坐地铁,“手机配万物”,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标配。

数字断舍离

到了饭点,Leon和同事点开外卖软件,令人眼花缭乱的抢红包页面接连跳出,“满××减××”的字样,变戏法似的企图让屏幕前的人点开;结算金额时,又蹦出了建议开通会员的页面。Leon无奈地说:“我们只是想轻松地吃顿饭而已。”

以前,Leon的屏幕使用时间为日均4小时,并不算很长。但被智能手机“支配”的生活,和他人的并无不同。工作、社交、打游戏、刷视频,都在争夺着他已经破碎的注意力,Leon开始感到强烈的不安和不开心。

Leon曾是一名科技记者,家里有很多智能家居产品,他在丹麦留学时所读专业为数字社会学。也因此,他决定尝试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将自己置于数字极简的生存空间。

《数字极简主义》一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认为,“数字极简主义”指将自己的上网时间,精心地分配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Leon读完这本书后,开启了第一个月的试验。当然,Leon并非一个孤独的“怪人”。不少年轻人都意识到了数字媒体对自身的影响,开始寻求“数字健康”的生活模式。仅是豆瓣小组“数字极简主义者”和“远离屏幕计划”中,就聚集了近7万人。清理微信公众号,清空购物车,删除无用的手机软件,强迫自己进行户外活动,和朋友线下聚会,读书,旅行……人们尝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数字使用习惯,在数字化潮流中,向极简主义出发。

停用智能手机之后

计划开始前,Leon告知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接下来的一个月就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与他联系。接着,他深度体验了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是如何在城市里生活的。最后,他把不得不使用的软件转移到电脑端,并且刻意减少使用时间。

第一周的兴奋和新鲜过后,第二周开始,Leon遇到了一些麻烦。他加班到很晚,回家时没有手电筒,只能摸黑走夜路;停用智能手机后,家里的智能灯和窗帘也无法遥控了。

去饭馆时,Leon不能线上支付,对方没有POS机,不能刷卡。当大家听说他不用智能手机时,都一脸震惊,并饶有兴趣地听他讲这件古怪的事。Leon认为,他遇到的这些麻烦反而成为让他和陌生人打开话匣子的一些契机。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微妙地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