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趁学生齐读课文,我会站在讲台上悄悄地观察他们,暗暗想象他们未来的样子,猜测他们各自人生的走向。尽管我们出发的原点大致相同,但无数个目标锚定的,却是近乎无限的生命可能。所以当我在厕所里发现了学生自发开展的“卫生巾共享计划”,在课堂上听他们条分缕析“爽文”“快餐文化”“暴力沟通”“理想主义”等话题,在礼堂里欣赏他们的神采奕奕和青春飞扬,在校园里见证他们全心全意地呵护一只又一只小猫,在书桌前读一封又一封写给我的长信时,别提有多惊喜了。每当我看到他们从繁忙的课业压力中偶然抬起头来,自由自在地进行各自的生命表达,我就强烈地意识到,他们的色彩远比校服、校鞋上的那些多得多。
“人生如旷野。”
的确,“规定动作”之外,哪儿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情呢?比起他们的年少轻狂,我更怕他们的暮气沉沉,怕他们毅然决然地走在早已被画定的路线上。对于他们,要紧的是不断拓宽自己人生的边界,面对未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选定自己心之所向的人生之前,或许可以先看看百样人生;要紧的是默默蓄力,用持续不断的努力积蓄未来做出选择的底气。
老师做久了,需要时常自我提醒,避免犯说教和好为人师的肤浅错误。某次酣畅淋漓地抒发完对一篇文章的感悟,刚要转身下课,一个学生懒懒地抻着腰说:“樊北溟教我做人。”学生当然没有恶意,他只是在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罢了。我却尤为感激,在别人投射出的对我的印象里,我得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可别小瞧了18岁,18岁,了不起。
三、
面对眼前淡蓝色的池水,18岁的伏明霞在想些什么呢?嘈杂的看台、嘹亮的广播、熟悉的跳台和跳板、混杂着汗水和泪水的记忆,一切都如儿时初见时的模样。
即将来临的升学考试意味着什么?走过了人生中一段长长的缓坡,如今攀上山冈,会有崭新的机会在等待吗?18岁的查良镛还不是“金庸”,他笔下的郭靖还没在山洞里开启他的武侠梦。
洛阳北部尉就是此生最大的舞台了吗?这块公认的难以治理之地,最终会为年轻的曹操带来转机还是杀机?前方是什么?大雾弥漫。
过完18岁生日没多久的大二学生比尔·盖茨决心拥有自己的事业,对科技的敏锐擦亮了他的双眼,他打算放手一搏。
……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18岁。”站在青春的河道上,我们都是翻涌的浪花。
年轻时总是好奇,为什么出门在外时,总会一下就被陌生人猜到自己的学生身份。如今转换视角,才发现想要被看出来实在是太容易了。那是一张怎样的面庞呢?是面向生活的意志或许单薄,姿态却是欣欣然的模样。
我刚上班的那一年22岁,别的老师看着我手里的体检表,说:“哟,多好的年纪。”我听到了,但是没听懂。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也开始偷偷打量新来的实习老师,想起那些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想起曾经青涩莽撞的自己。虽然,现在偶尔也会有人对我发出感叹:“你才30岁呀!太羡慕了。”错愕之余才恍然发现,原来放在长长的一生中来看,每个人的此刻,或许在别人看来都是最好的年纪。至于曾经的那些茫然、困惑、焦虑,无非是年龄太小、距离太近,看得不够清晰罢了,人生还是需要拉开距离去审视。
18岁出门远行,执着地认定“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30岁依然憧憬远方,只是渐渐明白,远方并不提供生活的答案,诗意也从来都需要自己在日常里探寻。
“身处18岁时,只觉得眼前是高山低谷,是千万条起伏跌宕的道路。越过年龄的山丘再回首,才发现那些所谓的关山,只是略有起伏的连绵山峰。”
隔着屏幕看到好友药灵发来的回复,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我们在时间的簇拥下一路成长,自觉地将很多浮夸、造作的词语祛魅,笃定、认真地走过每一段路。
其实想想看,30岁,为什么不可以是另一个18岁?30岁,又为什么非要是另外一个18岁?
18岁不过是人间的一个季节,不必流连,我们都可以坦然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