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夏组章(2)

聆听蛙鼓,宜在夜晚的田垄之上,也可荷锸畦间。诚如辛弃疾所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或席地而坐,或仰面躺倒,摒弃杂念,放松身心,微闭两眼,撑开双耳,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感受。最初,是一两声,零零落落,若有若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继而便唧唧阁阁,此起彼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而便是咚咚呛呛,鼓声响彻,“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最后,鼓声四起,震天撼地,不分上下,不辨东西,“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人心为之躁动,热血为之沸腾,全身筋脉为之迸突!

成长,有时也是一种失落。大学毕业后,我就像蒲公英一样飘落在城市的一隅。以钢筋水泥为基调的城市自然没有蛙鼓的一席之地,寂静的夏夜,徜徉于灯红酒绿、音乐嘈杂的城市街头,我的内心深处总像丢失了某种快乐元素。感慨之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被蛙鼓滋润的那些悄然流走的美好时光。直到此时,我才蓦然认识到:在我生命的天宇中,已经风筝般地飘满了铿锵的蛙鼓。我怀念聆听蛙鼓的日子,敬畏那些乡村歌手无拘无束、天然率真的歌唱。正是那些歌唱,殷实了我们的生活,澄澈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学会了对每一个扑面而来的饱满日子,永远充满感恩和珍惜!

听鸟之禅

忙碌的现代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颗“云水禅心”,以求在万般诱惑中得以自养。

老家村南有片方圆十余亩地大小的林子,榆柳杨槐,高低错落,各显生机,蓊郁的树木给村子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风障。林子很美,茵茵的草,紫红的花,婆娑的树,清爽的风,洁白的云,瓦蓝的天,都像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令人陶醉,且能够咀嚼出不同凡响的滋味来。当然,林子最美的还不是这些目睹的,而是耳闻的——鸟鸣。

乡村的春夏两季盛产晴天。晴朗的日子,走进茂密的林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和香酥酥的花丛中席地而坐、仰面而倒,微眯二目,屏气凝神,谛听从密密的绿海中飘出的悦耳音符。

林间的鸟很多,也很杂。每一种鸟鸣都那么清晰,那么纯净,仿佛空谷幽兰弥散着的脉脉馨香,又如千年古洞流出的一泓清冽山泉,醉着心,洗着耳,含着情,撩拨得树下的人沉入一种超然坦然、物我两忘的至纯至真境界。我不是鸟类专家,所以鸟鸣带给我的都是直观的感觉。那些鸟鸣,清澈而婉转的旋律如《韶》似《武》,飘飘洒洒,幽幽入耳,将我胸中所有与红尘有关的琐事闲愁瞬间滤除干净,那一刻我心如止水,无波无浪,澄澈碧透,只有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心灵的原野上如敦煌飞天舒袖曼舞。可以说,我此时的思维是自由的,完全可以胡乱想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但那无绪的诸多念头早已染上了云的洁白、水的纯粹、乡土的淳朴、阳光的明媚,不经意间成为一枚枚硬币,在林间的空地上丁当跳跃、奏响!

林中的鸟很多,似乎只有乡村才是鸟的家园。它们在林中向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就愈加增添了某种神秘感。尽管如此,树下的人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其实,这些歌声是鸟们唱给自己的,它们并没有考虑到人类听懂与否,更没有考虑到人类的休戚好恶。鸟们歌唱,呼朋引伴,引吭高歌,人类却不一定能听懂。所以,听鸟与闻鸣,领悟与懵懂,全凭个人的感悟。这就像植物,有人看中了它的果实可以果腹,而有的人则看中了它的秸秆可以生火。

雨雾初晴是鸟们竞相登场的黄金档期。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泻下一地的斑驳,草地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就像是周立波先生笔下的一场暴风骤雨,嘈杂的鸟鸣突然间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地泼泻下来,刹那间便淹没了林间的角角落落!心灵在这一刻跳跃在明丽的欢快里,生命在这一刻陶醉于豪迈的激情里,想象在这一刻翱翔于九天的深邃里!来不及掩耳,辨不清个数,就在猝不及防中,听凭那些清晰、清脆、清澈、清亮的鸟鸣无遮无拦地倾泻下来……近的,响亮;远的,悦耳;高的,粗犷;低的,沉郁;细的,婉约;粗的,豪放!就这样缥缥缈缈,脆脆亮亮,袅袅婷婷,把人引入一片天高云淡、万里澄澈的遐想之中,融化在古老的传说里和如洗的碧空中……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在林间听鸟鸣,感受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律动,休养身心,还可悟得人世间的沧桑轮回。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展天人合一的美丽生态画卷时,鸟鸣就成了一种天籁,一杯香醪,一声来自于九天玄女温纯的问候,一句来自于东海仙山真挚的祝福!把酒临风可浇块垒,徜徉林间宜听鸟鸣。人间乐事夥矣,沉淀一颗日益浮躁的心、滤除尘世名缰利锁的诱惑、聆听自己灵魂的初始之声时,鸟鸣绝对是一种最廉价的心灵按摩,更是一味绝佳的养心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