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滑是个绊脚石

我刚入职场不久,同部门的两个姑娘因为工作问题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很明显有个姑娘不占理,但是我无法像其他同事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她。

因为她是我刚来到这里时,第一个邀请我一起去卫生间的人。请想象,在初来乍到的惶然与茫然中,这种邀约会让我怎样受宠若惊。我一直想着投桃报李而不得其门,现在,她遇到了危机,我理所当然应该站到她这一边。

是非观和良心有时候是两件事,在大家对她的声讨里,我始终保持着沉默。困境中的人对于微弱的支持非常敏感,于是,那个姑娘不只是邀请我一起去卫生间了,她还邀请我下班后一起去逛街。

我们一出公司大门,那个姑娘就激动地指责对手是如何虚伪险恶,我知道她所言并非实情,可是,她都那么信任我了,更重要的是,她的情绪饱和度都那么高了,我怎么可以反驳她呢?她对我又那么好。

我想起长辈的叮咛,在职场上,一定要圆滑一点,跟自己无关的事,最好不要掺和。我及时咽下自己的观点,以“是吗”“怎么会是这样呢”“这样的话就太过分了”做似是而非的回应。好在那姑娘并不细加分析,把我的说法完全理解成支持,情绪渐渐地缓和过来。我觉得自己既不算太违心,也没有得罪人,圆滑果然利人利己啊。

直到半年后,我被分派和这姑娘合作某个任务,因为别人皆对她避之不及,看上去跟她关系还不错的我,就显得义不容辞了。接下来的体验自然不那么愉快,尽管我极小心谨慎地委曲求全,还是不可避免地冒犯了她,在她发飙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她当初曾跟我大骂对手,如果那时我“耿直”地指出她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一切就不会变成这样吧?

当时若有我的加码,可以促进她的反省,她未必就到这一步,就算她不反省,我打那会儿就得罪她了,也可以避免这次的合作,我的圆滑隐藏了原本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是这样,害人害己。

职场圆滑性价比高是误区

有人说“圆滑性价比很高”,真是这样吗?

有位女性朋友以自身经验告诉我,这是个误区。

这位女性朋友和我年龄差不多,已是某大型国企的高层,她平日里语气温柔,动作舒缓,更像大家闺秀,而不是传说中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有次,我忍不住问她,如何能在职场上一路春风,她说:“他们说,是因为我不圆滑。”

她举了一个例子,有次他们公司开会,有个同事作汇报,大家都觉得他作得不好,但都默不作声。眼看着这个同事就要过关,她开口了,说:“如果这样都能通过,不但客户不会满意,而且给其他同事做了不好的示范,似乎随随便便就能过关,以后谁还会全力以赴呢?”

本来就有点迟疑的老板被她的话打动,要那个同事拿回去重做。散会后,那个同事愤怒地将文件夹砸到她身上,她心里并不是不生气不害怕,但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而非常坦然。

一年之后,她获得越级提拔,领导说:“现在的人太聪明了,像你这样敢说真话的人太少了。”不圆滑成了她的核心竞争力,她凭借这个,一路晋升。

她的话让我思考,我们自以为的圆滑,也许不过是胆小。但活在当下,竞争激烈,人人胸口都得挂一个“勇”字,勇敢是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种形势下,还自以为聪明地抱持着“圆滑”二字,那么时代把你甩出去之时,真的不会跟你打招呼。

不圆滑和具有攻击性是两件事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不圆滑导致的悲惨事例呢?我觉得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是不要把攻击性当成不圆滑。

比如《红楼梦》里的晴雯,抢白袭人和麝月,骂小丫鬟,有次看宝钗不顺眼,却阴差阳错地得罪了黛玉。晴雯可能觉得自己是个直肠子,不像袭人那么圆滑,但是,她的不圆滑首先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一件明明可以迂回进行的事,弄到这个地步,不是不圆滑,而是简单粗暴,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

其二是不圆滑这件事,也是需要看形势分对象的。首先对方要有起码的理性,能够交流,像我那个女性朋友,她的“对方”不是那个同事,而是目睹了全过程的所有在场者。若你的“对方”不但无意于交流,同时又极具杀伤力,不妨敬而远之。

但也不要圆滑地逢迎,否则天道好还,能够指向别人的戾气,也会作用到你身上,类似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不止发生过一回。

不圆滑并不是简单粗暴,它比圆滑需要更多的善意与理性,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选择它,能够让你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