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对事,要看大节。明吕新吾《闺范》:“大节有亏,则众长难掩。”如同一件白衣服上抹了一大块黑色,洗不掉,擦不净,分外显眼。
唐朝宰相狄仁杰,声望大得很,后人创作推理小说《狄公案》,把个狄仁杰塑造成中国版的福尔摩斯,狄仁杰的知名度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飙升。然而狄仁杰为政时,却爱打小报告,排挤与其同为宰相的娄师德,惹得女皇武则天都看不下去了,直接问狄仁杰:“知道你这个宰相是怎么当上的吗?”狄仁杰大言不惭地答道:“我是因为文章出色加上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非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武则天叹一口气,令侍从拿来文件箱,取出十几份推荐狄仁杰的奏折。对他说:“我其实并不了解你,全仗娄师德一再推荐,才提拔重用了你。”狄仁杰看罢,羞愧难当,没有想到,娄师德竟然有如此大的胸怀。好在狄仁杰是个能才,小节有瑕疵,大节来填补。他清正廉洁,匡正弊政,关键时刻过得硬,为大唐独挡一面,立下汗马功劳。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果要看一个人的品质,最好从小处着眼,于小事上观察。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事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良善美丑。
近读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其中有一细节令人深思:上海即将解放时,他所在的军械库人员,都忙着逃跑,连枪支都没人管理。有一上尉军官,“往皮带里插一把手枪,顺手捞起一支气枪,大步出门,他抬头看电线上的小鸟,举起气枪射杀了一只。”王鼎钧为此感叹道:“他怎么还有这份闲情!到了这个时候,怎么还不多积一点德!”这种人,哪是什么闲情逸致,而是一个骨头里面都流淌着坏水。老天爷如果饶过他,是对善良与怜悯的不公。
曾国藩被誉为“千古完人”.他眼光如炬,观察细微,善于识人用人,往往从一件小事上,就能分出优劣良莠。
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时,指挥部驻扎在安庆。一天,老家有一亲戚前来投奔。此人带的行李很少,穿着简朴,沉默寡言。曾国藩一看,挺喜欢,便打算给他谋一份差事。有一次,曾国藩与他一起用餐,米饭里面有稗粒。曾国藩发现,此人先把稗粒挑出来,然后才吃。曾国藩于是拿出一笔路费,对他说:“你回去吧。”亲戚大为不解:“为什么?”曾国藩答道:“因为你吃饭时不吃稗粒。你不是一个有钱人,又没有在外地生活过,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可是刚刚离开农村才个把月,吃饭时就开始讲究起来。咱们老家的人都这样吗?我担心你见异思迁,反而害了自己。”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稗粒不是不能吃,只是有点难吃。曾国藩从这个不易察觉的生活细节观察到,这个亲戚不能过苦日子,修养品德都差火候。一旦兴旺了,发迹了,有“条件”了,不奢侈腐败才怪。于是,快刀斩乱麻,早处理,早利索,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