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拥有一本<词语手册>

许多年前,我在偏远的山村读小学。那时候,没有水泥路,高速公路和火车只在书本上见过。所以,即使作业本上做了无数次的“两辆火车相对行驶”,也不知道火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头发花白的王老师不仅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课堂上,王老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或者成语形容火车行驶得快。教室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在角落里小声地说:“风驰电掣。”王老师满脸欣喜,问他从哪里学的这个成语。同学说是从镇上亲戚送他的《词语手册》里知道的。

王老师站在讲台上若有所思,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说:“回家请家长去买本《词语手册》,下周我们开始抄上面的生词。”

我跟父亲说这事的时候,他正忙着手里的农活儿,告诉我:“得空了给你买。”可是,直到下周、下下周,父亲也没给我带回来。

全班就剩下我没有了,王老师拿起教鞭不轻不重地打我的手心时,我的脸和手心一样红,小小的自尊心也被打落一地。可回到家,我也只轻描淡写地跟父亲说赶集的时候帮我买《词语手册》。

实际上,和被打手心比起来,抄《词语手册》的生词才是最大的难题。抄写是家庭作业,同学们可以回家慢慢写,而我不行,幸好同桌解救了我。每天课间,她会翻开《词语手册》,恰好都是当天需要抄写的那页。然后,她就出去玩了,用这种委婉的方式默默帮我。我马上拿出笔抄在废纸上,回家再整齐地誊抄在作业本上。

父亲看到废纸上潦草的字迹,以为我不认真写作业。我急忙解释原委,父亲什么都没说,扛着犁具出去了。再回来时,手里竟然拿着一本《词语手册》。

我紧紧握着《词语手册》,小脑袋里冒出很多想法:我要一直得“优秀”,我要抄完整本《词语手册》,因为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词语手册》。

后来,王老师变成了吴老师。吴老师不再让我们抄生词了。放学回家,写完家庭作业我就出去玩了。直到有一天,父亲问我怎么不抄《词语手册》了,那是他给人犁了一大片田换来的。我把头埋得很低很低,眼泪一颗一颗滚落下来。曾经许下的誓言被我抛在了脑后,不预习和巩固是很难每次都得“优秀”的。

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抄写《词语手册》,原本一般的语文成绩,到了初中有了大幅度提升。

真正体会到抄写《词语手册》的益处,是上了高中。语文试卷的前几道题是基础题,我几乎每次都全对。那段时间,我成了班里的字典,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都来问我。如果我也不确定,就查《词语手册》。日日的积累,让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后来上了大学,还担任了文学社社长。

果然,能让自己慢慢变好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这条路上,从不缺计划和行动,但更宝贵的,是在看不到结果时还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我有时候想,如果父亲一开始就给我买了《词语手册》,我可能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抄写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那时候,被王老师打手心的难过和个别同学的嘲笑,都化作我成长过程中坚韧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理解,熬过了生命中那些不及的时光,坚持下去才能让人拥有独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