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旧事

万泉河源自五指山,自西向东,蜿蜒数百里,一路曲折,一路奔波。抵达龙江,邂逅南望岭,于是,舒缓了下来,仿佛洋洋洒洒的宏文长句在这画了个逗号,又像一个匆忙的赶路人在这请了个安,作了个揖,又匆匆离去。

龙江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小市镇就坐落在龙江中部,南望岭下,万泉河边。就两条街,呈“T”字形铺开,平稳方正,直来直去,虽然略感局促,倒也有点简约之美,带点龙江人的性格。

“T”字有三头,乃小镇的三个出口,一头直通马五岭,一头连接南望桥,一头紧挨南望岭。街道两旁的楼房瓦室,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土或洋,沿着万泉河、南望沟依岸而建。两旁椰树槟榔参差而长,杂木横生,乡村农舍点缀其间,不甚规整,倒也很自然很协调,仿佛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沿街有邮局、米铺、日杂百货店、书店、文具店、咖啡店、小食店。磨刀、打铁、洗头理发的应有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青山绿水绕小镇,远远看去,颇具风韵。夏季在街口茶店闲坐,山风徐来,一杯清茶在手,让人心旷神怡。

小镇原有不少老店,大多数老店连招牌都没有,也没啥装修,更谈不上富丽堂皇,但货物铺陈,排列整齐有序。有的店老板伙计一人担,开门营业关门休息,随性而为,长年累月,有些积蓄有点实力也依然保持低调,颇具龙江人的性格。

龙江小镇两头堵,不好发展,改革开放后,有点能耐的就往外奔,自谋其福。余下的龙江人“做做食食”,随遇而安,平时除了清晨吃茶买菜,有钱有闲“行街”(即逛街)的人并不多。行街的就那么一些人,多半是周边村民和小镇闲杂人员、退休养老的“公家”人,或是返乡归隐的南洋客,都熟识,就是不认识的陌生人,逛上几回也就都认识了,彼此不点头问安都不好意思。

过去公路交通不发达,主要靠水路,龙江占尽一时地利,曾成为龙江、阳江、石壁一带的物流人流集散地。那时的龙江小镇,平时就这么安睡着,只有每月的一号、十五号“发市”日,才仿佛苏醒过来,完全换了一番模样。其时,木船、木排来了,帆船、火船来了,货船、客船来了,牛车、汽车、拖拉机来了,肩挑手提、抬着扛着的贩子都来了,顿时热闹非凡。有定安过来补锅的,有摆卖石壁、会山的山珍野味的,还有烟塘的猪崽,温泉的锄头、刀铁,博鳌、龙滚的海鲜咸鱼,东太、南俸的特产……各种商品光怪陆离,琳琅满目。

龙江人讲“色水”(即面子)。当时人穷,一套“的确良”衣裤平时不舍得穿,除了春节,也就每月一号、十五号行市或走亲戚才派上用场。乡村人没有涂胭脂抹口红的习惯,把脸面冲洗干净,把头发打理清爽就不错了。这两天,乡亲们打扮整齐,衣着光鲜,拖家带口,成群结队,走田埂,越山坡,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去市”,走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天的街上,闲逛的,访亲会友的,购物卖货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显得十分拥挤。小镇是市场,也是大舞台,青年哥、龙江妹有了展示的好机会。小街也是乡村信息交流的分享地,各种逸闻趣事、时令行情、人情世故,都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寒暄中。整条小街上,人们或是同宗同派,或是同村邻里,或是内亲外戚,喜相聚,又重逢,充溢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乡土亲情

行街是形式,吃茶吃包才是内容。龙江小镇的腩包很出名。包子皮薄馅厚,皮有多层,每层薄如信纸,一层连着一层,重重叠叠,透着温润的油花。剥到最后一层,里面就是馅,是腩包的精华所在。包馅有肥腩肉、冬瓜糖、红枣、鸡蛋,还有许多讲不出名堂的调料配料。刚出炉的腩包,白花花,圆溜溜,热乎乎,人见人爱。一口咬下去,满嘴热气,满口汤汁,双唇冒油,两颊飘香。配上一杯咖啡或奶茶,这早餐就已经相当奢侈了。要是有家人亲友共享共叙,幸福的感觉就不止一点点了。“为啥腩包有那么大的诱惑?”问村人,答曰:“当时饥荒肚子饿。”此乃实话,俺信。问漂洋过海见过世面的南洋客,答曰:“龙江水好,煮包香,冲咖啡甜。”此话有内涵!

对大多乡亲而言,腩包只有“发市日”(即赶集日)才有机会享用。此外,就待孩子满月、男婚女嫁、造房升梁、祭祖拜佛等重大活动时刻了。腩包在那场合,就不仅仅是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更像一种圣物,寄托乡亲一份希望,抒发一份情怀,寓意一种梦想——谁不希盼小日子过得像这个腩包,实实在在,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富得流油?

发市日,吃茶吃包是享受,也是乡亲们当老板的日子。家养的鸡、鹅、鸭,自留地的韭菜、茄子、豆角,山坡上采摘的石榴、荔枝、大尼,亲手编的竹筐、篮子、扫把等等,能换钱的都拿来了,在市面上一转,就能变成油盐酱醋及其他日常用品带回去。龙江人当老板也简单,找个屋檐下、树荫处,当街一站,就做起了买卖。发市日人气旺,卖家也多,常常你拥我挤,摆摊都得见缝插针,一直摆到中学门口,场面相当壮观。龙江人不兴吆喝,摆摊时或与熟人聊天,或自个发呆,等买主过来就是了。有货主受不了寂寞或诱惑,招呼熟人帮着照看货物,自个就去逛街喝茶潇洒了,买卖成与不成,也就顾不上了。

龙江人大方,讨价还价非常简单快速,一两个回合就能成交。有时看到两人当街推推搡搡、吵吵嚷嚷,那可不是买卖纠纷吵架,而是一方想多给几个银子,另一方死活推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买卖的都是农家小物俗物,但事关自个脸面,龙江人是十分看重的,马虎不得。小秤砣是再三调校才带上街,货物是仔细精选,好上加好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卖黑豆,之前在家晒过、筛过,一粒一粒都经过她的双手捡过、挑过,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容不得有一粒砂子和残次品。黑豆个子小,三五斤这么挑选出来,真是不小的工作量。在龙江,贩卖假货,以次充好,“吃秤星”(即缺斤少两),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龙江传遍,自个的名声就坏了。

龙江之水日夜流,清澈纯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出的龙江人不乏发大财、当大官、成大器的,更多的龙江人守望故土,纯良本分,如龙江之水内敛温润、灵秀纯正,此乃龙江人多受外地人敬重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