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不满十六岁的黄三和同学们一起,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一处偏僻的林场,成为一名上山知青。
林场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覆盖了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黄三他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子们,学着老工人们的样子,在棉鞋里絮上乌拉草、打上绑腿、棉手套缝上背带、饭盒里装上窝头咸菜,就这样开始了爬冰卧雪的林业工人生活。
数九寒天,正是冬采的旺季。黄三跟着年长的工人师傅们来到冬采林班,迎着小刀一样割脸的寒风,干些打枝丫、堆枝丫的活儿。知青们都是些还没成年的半大小伙子,既好奇又好动,每到休息时,老工人们都围着火堆聊天休息,黄三他们却跑去看别的工人们放冰沟。在他们看来,放冰沟就好比是小时候放爬犁玩,又刺激又好玩儿。看过几回后,黄三就要求去干放冰沟的工作。
小队长听后,毫不客气地说:“你学生娃懂个啥,就知道好玩儿!你知道这活儿有多危险吗?上吨重的原木,顺着冰沟从山上往下滑,比下山猛虎都凶,万一滑出冰沟,撞死人如同碾死只蚂蚁!你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地从伐木工最简单的活儿学起吧!”黄三在砍了一个冬天的枝丫后,第二年冬天,被安排给一位伐树的师傅当了打下手的学徒工。
这位伐树师傅叫赵老大,四十多岁的年纪,平时话不多。据说他已经干了十几年的锯手工作,不管是伐树还是造材,从未有过闪失。
当时林场条件非常差,整个林场也没几台油锯,大多数伐木师傅用的都是最古老的工具——弯把子铁锯。使用这种古老的伐树工具,为了能又快又省力地把树锯倒,需要每天用钢锉把锯齿锉锋利了。赵老大教黄三很用心,从怎样看出树倒下的方向,到锯多深的下闸——就是防止树倒下时劈成两半儿的下锯口,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十分清楚。黄三却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心想:不就是把树锯倒吗?还用得着这么多说道!赵老大看出了黄三的不屑,也不多说,只是照常把该教的技术教给他。
这一天晴空万里,树林里没有一丝风,这在隆冬腊月是极少见的暖和天气。黄三和赵老大干了一会儿活儿,手都热出了汗,便把缝着背带的大棉手套缠到了身后,只戴一副线手套干起活来。天近中午,他们伐到了一块地势平坦的窝子里。他俩配合得不错,黄三把将要采伐的树根下的积雪清理干净,赵老大就跟在黄三后面,一棵棵地将树锯倒。
天近中午,赵老大打算将一棵直径五六十公分的红松锯倒后,就下班吃午饭去。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已经被锯透的大树非但没有要倒的意思,反而将弯把子锯死死夹在了锯口里面。黄三一着急,伸手就想去推树,他想把树推倒让赵老大拿出锯,没想到却被赵老大“嗷”的一嗓子喝住:“滚开!”
此时,赵老大双眼瞪得跟顶架的公牛似的,骂道:“你是不是活腻歪了?你站在树后推树,这大树有时会瞬间从中间劈成两半儿,将树后的人挑向空中;还有时树倒了,大树的根后坐到树根后面,你小子的小命就得扔这儿!给我老实站在原地,不许动!”
这是赵老大第一次骂黄三,黄三更是头回看到赵老大发怒的吓人样子。但黄三还是不服气地小声“回敬”赵老大:“好心好意想帮你一把,不领情就算了,真是好心赚了个驴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