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船(3)

老柯把漆好晾干的葫芦搬进屋里,放在偏厦。这家伙显然不能盛粮食,他们也有柜子。可放在这里女人又嫌占地方。老柯不管这些,他什么也不说,背起两手,叼支烟,绕着油光瓦亮的葫芦转来转去。每天他都要来看看葫芦,摸一摸,转一转,好像它们是什么蛰伏的大宝贝。

一天午后,凤姐喊老柯吃饭。这天午饭是她自己做的,因为老柯说他要捣弄菜园子。饭菜摆放停当,凤姐出门拐到紫竹林边的菜园子,发现园里菜畦已梳理齐备,但没见老柯。她四面看看无人,又喊了几声,没啥动静。都到饭点了他还去串门哪?她回来坐了一刻,再到门口大喊几声,这时,突然厢房里有了响动,进去看,发现老柯正伸着懒腰打着呵欠从一只葫芦瓢里钻出来,原来他在里面睡着了。

瓢里藏匿个人根本看不出来,上面一盖,无声无息,里面的空间足够大。老柯告诉她,睡在里面可舒坦了,他本来颈椎不好,时常失眠,但在这里面一躺下,不知怎么,百事不想四大皆空,呼呼就睡了过去。

“敢情你忙活了半天,倒是为了给自己整张床?”

凤姐恍然大悟,且半嗔半噱道:“哟,以后夜里你也不用上床了,免得睡席梦思还遭罪咧。”

6、

当床?也不行,他有床,不能天天躺在里面。

老柯又日日忖度,到底有个什么大用途方不辜负它呢。

一天,老柯兴冲冲喊凤姐帮他把葫芦抬到门前。凤姐不解:“你是要做啥?”

“放进水里。”

“这……你要把它当船?”

“试试吧。”

凤姐和老柯颤巍巍地抬着葫芦,放进门前的浅湖湾里。那湖水夏季下雨的时候水位上涨,到秋季又渐渐消退,仿佛人在减肥。

老柯不慌不忙,脱掉鞋子,把葫芦船推离水岸,纵身翻了进去。先是坐下来,再躺下来,大小合适,正和他的身宽长短相匹配。那船上身窄点,下身宽络,中间腰肢的部位收缩,如腰带一勒敛了体气。

他平静静躺着。呵,真是一个人的舟子,躺下刚刚好。他从没想到它竟然可以做成小舟,躺在上面多么逍遥,多么自在,一荡一荡,随意摇摆,看蓝天白云,吹悠悠清风,恍若先前都没如此享受过……

在这悠然的享受中,他陡然想起少年时代读过的庄子的文章,里面说大葫芦可以作腰舟浮游于江湖,可不是嘛,现在突然就实现了,真是太美妙了。

舟在微风和水波的浮力下越荡越远。凤姐急喊,老头子,你就知道舒坦,不晓得一觉醒来过后荡到哪里去了。

老柯说,说不定一阵风刮来,我一睁眼,嚯,以为到了桃花源呢。

想得美,要是真来一阵狂风把葫芦瓢吹翻,你不变成落汤鸡才怪哩!

其实老柯不怕,他尽可以坦然躺着、睡着,优哉游哉。因为他自小就在湖边长大,是凫水的好手。女人也清楚这一点,虽然如今他年纪大了,可生命无虞。

老头躺在舟上越荡越远……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潋滟波动,一起一伏的,圈圈涟漪如女郎裙裾悠悠起舞的曲线,向周围扩散,逐着岸边的鸭子,奔向竹篱人家。飞鸟与细浪,就在睫毛之上划着痕。当人立起时,那视觉是俯视,可当你平躺下来,世界就和你一体了。绵绵不绝,有温暖的依托。啊,世界阔大、缥缈、澄静、平和。阳光照耀,梦里春秋。

这天适逢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出得早,老头玩得很尽兴,也很任性。到傍夜,白白的月亮出来之后,才见他两手持着杨柳慢慢地荡回来。

此日的浮游真是风清月白呀。

凤姐看到他登岸回家,进屋之后,撇了嘴道:“死老头子,我以为你趁机离家出走,真的跑到桃花源去了哩。”

老柯说:“我怎么舍得你呀。”

凤姐把饭碗推到他面前说:“你不是不知道饿吗,咋还晓得回来?就在江上过夜吧,那葫芦就是你的床,就差一个葫芦老婆了……”

老柯呵呵直笑。

7、

中秋节后,天气渐凉了。但中午时分,炽白的太阳仍有相当热度。只是山房旁攀爬的紫藤再没了那么凝重的绿色,渐渐冷淡下去。

月饼吃罢,秋月也赏了。这一日,老柯在竹林前拉二胡,凤姐唱《天仙配》,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把附近的小孩都招来了。吃花生,剥栗子,尝新枣,小孩们叽叽喳喳,要奶奶再来唱个选段,让教师爷爷讲童话故事。凤姐唱完,还有人对她提出要求,问她会不会唱《披着羊皮的狼》?凤姐说我不会唱,不会唱那些爱死爱活的词儿。孩子们都笑了。

这是无比美好的夜。

在凤姐后来的回忆中,仿佛曾隐隐生出一阵箫声,缠绕着一轮秋月。箫声咽,秋月白,寒蛩响,晚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