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风波(外一篇)

杨奇和张兵曾是往来密切的朋友,杨奇在私企打工,张兵在国企上班,两人在同一个县城。

起初,他们交情颇深,互访频繁。后来,杨奇所在的私企倒闭,为了生计,他选择东奔西走,两人便一年很难见上几面。不过,谁家有喜事,双方都会参与。如此十余年,重要场合都有互动。

他俩的交往始于张兵对杨奇的帮助。20世纪90年代,杨奇老家不慎失火,县消防大队接警后,姚队长邀请张兵一同前往火灾现场了解火情。张兵当时是报社通讯员,到达现场后看到杨奇家里的一切都被大火化为灰烬,惨不忍睹,便雪中送炭将随身携带的两百元送给了杨奇。杨奇感激在心,俩人的情谊自此结下。

此后,杨奇在城里买房、嫁女办酒,张兵都有随礼。张兵的父亲过世、乔迁、孩子上大学办酒,杨奇自是礼尚往来。

然而,当张兵的孩子结婚时,杨奇没有出现。按理说,杨奇有两堂喜事和家遇不幸,张兵已随礼四百五十元,而张兵有三堂喜事,杨奇只随礼三百五十元。总之,相处十余年的互访,仅有一百元的差额,不再继续往来就算了,张兵能体谅。

没料到,杨奇儿子结婚时,却微信、电话双管齐下地通知张兵。张兵想:既然是朋友,不管怎样,彼此都应有往来,可自己的儿子结婚在先,他却没来捧场。张兵认为,杨奇不仁在先,自己不去也无可厚非。张兵的内心始终有疙瘩,觉得再扯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何况现在天各一方,互不亏欠,不再往来也没什么奇怪的。于是,两人至此再无任何交集了。

这场送礼风波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情谊并非简单的礼尚往来,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有时候,我们在不亏欠情义的情况下,应该避免让礼金成为一种负担。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珍惜真挚的情感,不被利益和形式所左右,在礼尚往来的同时,也要追求自由自在。

利益与亲情博弈

在城郊,有一对温馨而幸福的夫妻。一次征地事件,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

政府要拓展城区,征收城郊的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并出台了“以户”为单位进行补偿的方案,这一方案让这夫妻俩看到了获取更多利益的机会。为了多得到一份政府补偿,他们决定假离婚,再各自找人假结婚,将一户变成两户。但找谁结婚成了问题,他们担心临时夫妻成了合法夫妻,会面临利益分配纠纷。

于是,他们想到了老家亲戚。

夫妻假离婚后,丈夫瞄上了老家的弟媳,他让弟媳跟弟弟先离婚,然后和自己领取了结婚证。妻子则选择与老家的侄儿结婚,尽管年龄和辈分都不合适,但《民法典》没有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也无权干涉。这样,夫妻在老家人的配合下,由一户顺利变成了两户,成功获得了利益补偿。之后,又立即与现任离婚,再与前任复婚,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样一番操作,他们规避了重婚风险,老家的弟媳和侄儿还能得到夫妻俩一两万元的利益分享。他们好不得意!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还是被周围邻居知道了。为了些许利益,连道德伦理都可以不顾,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最终沦为了一场笑话。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这对夫妻的行为发人深省。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惜牺牲亲情和家庭的完整。然而,当假戏真做,一切都结束时,他们真的得到幸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