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流落之谜(2)

于是,海青就一步不离地盯着这大红袍花椒如何查验质量,如何过秤,如何造册,如何装包,最后封包准备启运。这次的大红袍总共有12300斤。

这次押运的仍是那名远的儿子那江虎。这那江虎长得是虎背熊腰,威风凛凛。别看他是名武将,却十分心细。他亲自一一核对账目,一一查验货物,这才下令出发。从武都到北京,有三千多里地,一路上辛苦十分。一百多头骆驼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日出而行,日落才歇。每到一地,都是在朝廷驿站住宿吃喝,不敢在民间随意停留。那江虎对海青是十分敬重,天天请安问候,一口一句“伯父大人”。

海石头跟随着海青,寸步不离。

一个月后,骆驼队终于进入北京地界。这天傍晚时分到了长辛店。长辛店距离紫禁城只消半天路程,所以没有朝廷驿站,队伍只能在一个大车店歇脚。这大车店十分宽大,能容百十头骆驼。老板与那江虎十分熟悉,不用吩咐,就将一应吃喝全都端了上来。而且,这顿饭破例有了酒水。海青不解:“这——?”

那江虎一笑,说:“伯父大人,您一路劳顿,粗茶淡饭,小侄心中甚是不落忍。明天咱们即到了朝廷。这儿是天子脚下,难道还怕什么强盗不成。所以,今天侄儿们与您老共同好好地喝上一顿,也算是这次押运的圆满结局。”

海青十分感动。但坐到席前时,石头悄悄塞给他一块手帕,并冲他挤挤眼。海青微微点头。海青本来酒量就好,一个多月来,滴酒未沾,今天开杯,自然欣喜。于是,和士兵们一起吃喝起来。

好嘛,这顿酒喝的,昏天黑地。海青也不知自己喝了多少。当然,大多他都是吐在了袖子里的手帕上了。半夜时分,海青正睡得香甜时,石头突然将他拉起,用食指横在嘴唇边,示意不要出声。朗朗月光下,海青趴在窗户上,看到押运的士兵正忙着装装卸卸。

第二天清晨,那江虎正指挥骆驼队要离开大车店,突然有人横在大门前,喝道:“这次缴纳的贡品,就在此地验收!”

这是何人?正是海青!那江虎脸色冷峻,问:“每年都是在紫禁城内交接,今日却是为何?”

“为的是查验有无猫腻。”

“如此说,是信不过我?”

“一切待查后再说!”

那江虎抽出腰刀,喝道:“本官奉旨押运大红袍。哪个敢阻挡?”说着,就要带人往外冲。

海青冷冷一笑,从怀中掏出圣旨,高声喝道:“那江虎接旨!”

这下子那江虎彻底傻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时,“呼啦啦”从外面冲入百多个内务府的亲兵,领队的正是海石头。

大车店,成了验收大红袍的地方。海青监督着校秤、过秤。当称完12300斤后,还平地多出了几十包大红袍。一称, 足足有1800斤之多。

海青盯着那江虎:“大侄子,那将军,这多出来的何以解释?”

那江虎双眼望天,不予回答。

海青“呵呵”一笑,说:“我说了吧!”

原来,花椒这玩意儿,摘下后要经过烘烤方能食用。花椒在烘烤结束后,它会吸水。如果有人故意在贮藏花椒的地上洒水的话,它最多能吸收一成半的水分。这就像种姜一样,民间流传俗话说“姜够本”,说的是种姜不会亏损。买卖花椒,在运输过程中只会增加分量而不会减少分量,这也是行内人秘不外宣的事。那江虎正是深知其中奥妙,所以,在收购后据实造册,运到北京朝廷后也依照启运时的数量如数交付即可。可这大红袍运输长达一个月,沿途及在每个驿站它都会吸收水份的呀。所以,那江虎就神不知鬼不觉从中渔利。

厨师海石头的父辈是做山货买卖的,自然知道花椒的事。海青便将计就计,明里一路押运,暗里细细观察。每到一处驿站,海青在石头的指点下,都看到堆放花椒的地上被人洒了水,便更加明白了。昨天,这那江虎一不急着赶路,二又要喝酒,海青知道他们这是要趁机做手脚了。于是装醉,偷偷地观察到了那江虎在大车店拆包重新过称的情景。

乾隆爷听了后,愣了,旋即“哈哈”大笑,说:“天下还有这等好玩的事儿?妙妙妙!”并立即赋诗一首:大红袍椒味道香,味道之外有文章。欲知民间奥妙事,再下江南去巡访。

那江虎因其父是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没有被杀头,只是贬为平民,永不录用。那“萃华楼”,则被朝廷抄没,掌柜的一家三十余口,全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被砍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