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是不是非得门当户对?

说到势均力敌,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门当户对。门当户对这个概念有很多的拥趸,那到底门当户对是不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呢?

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门当户对大约就是双方在“钱、权、学历”上的简单对应关系。

为什么要这样对应?除了出于商业或政治目的的资源交换外,对普通人来说,以上这些就是一个个门槛。同样迈入了门槛的两个人结合后,在见识和生活方式上会有更大的概率少一些分歧,同时在物质生活上也不必担心一方占另一方的便宜。

看起来大部分人推崇门当户对都是为日后的婚姻幸福着想,但事实上,这种筛选方式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策略。

我们来类比一下公司招聘。一家公司要招一批员工时,也会定出自己的标准,例如要求985、211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又或者是硕士学历等。难道不符合上述门槛要求的人就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了吗?并不是,绝大部分公司的绝大多数岗位都不需要什么高学历。

那为什么还要有上述门槛要求呢?因为上述门槛要求筛选的只是一个“有基础智力、肯付出努力、在高压下能完成基础任务”的人。

很多人会奇怪,这样的人在不符合上述门槛要求的池子里不也比比皆是吗?的确是,但在符合上述门槛要求的池子里选到的人几乎都能胜任,而在其他池子里选到的人有很大可能不能胜任,所以才要定出这样的标准。

标准不是什么必备条件,只是用来降低筛选成本而已。如果你已经在别处展现了优秀的能力,例如你有行业资源,或者做成了一些重要项目,那么你就可以完全不受以上标准的约束,因为要过筛的人里已经不包含你了。

门当户对的条件也起到类似作用,秉持门当户对想法的并不一定认为必须门当户对才会幸福,只是在彼此不太了解的“盲选”阶段,如果能先用条件限制的方法把婚后有可能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给规避掉,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两个人之间已经有过深入的了解,处在“非盲选”的阶段,门当户对就不一定是必选项了。就像你希望找个在学识沟通方面无障碍的另一半,若你已知道对方博学多才,就不该再纠结他是否有全日制本科学位了。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的门第不是太高,就不要只是夸夸其谈或抱怨要求门当户对的人太势利,而是要努力做出点令人信服的事,这就可以弥补你的门第不足。就像创业者去拿融资的时候,如果没有显赫的身世、傲人的履历,至少做成过一件完整的事,也会让投资人高看一眼,而单凭完美的PPT是没有用的。

很多人都说要找个“相信梦想”的投资人,最好是见面五分钟就一拍即合,可现实是投资人都不相信梦想,他们更接近精算师,正如门第较高的另一半的父母。

门当户对的筛选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做法就是先把选择范围缩小,从而在更精准的选择池里挑出一个最符合自己心意的。

有句话叫“当你遇到了那个击中自己的人之后,所有的条件就都不复存在了”。条件筛选是无奈之举,尤其是门当户对,但由于使用的人多,就慢慢被人当成了规则,有人认为非如此不可,这就本末倒置了。

你得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这些条件。是真的没这些条件不行,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但别人设置了所以自己也要设置,又或是真的希望通过这些条件限制来达成一些更深层次的筛选目的?若是对方已然用别的方式通过了你更深层次的筛选,是否条件还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这些条件限制都不是手段,而是目的,那你就得明白,这些“目的”必须是你最想达到的目的。我们曾用概率的方式表述过,对大部分人而言,条件数量基本都不能超过两个,这两个必须是真正意义上你最在意的两个,然后不得不包容其他维度的劣势,否则那些“本该更契合”的人就有很大可能被你设置的“非必要”条件给筛掉了。

真正决定婚姻幸福的,是两个人在绝大多数事情上的看法和决策一致,想一想你跟哪些朋友的相处过程最愉快就知道了,婚姻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统计表明它跟两个人的学历、金钱、地位的一致性有多大的相关性,如果你认为有,通常是你根据自己和周围人的个例导致的归因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