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

为什么下山比上山快?因为上山是为了看山顶上的风景,既已看遍,心中便没了欲望,身体就轻了。上山有上山的节奏,下山有下山的节奏,犹如一呼,一吸。

一个人,总该有自己的节奏。该快的时候,如脱兔;该慢的时候,如反刍。豪气干云时,借几碗烈酒抒怀;柔肠百转时,听两曲松风灌耳。

卡夫卡有过一段描述:一辆载着三个男人的农家马车在黑暗中正在一个坡道上缓缓上驶。一个陌生人迎面走来,向他们喊叫。对了几句话后,他们明白了,他是想要搭车。人们给他腾出一个地方,把他拽了上来。车行了一段后人们才问他:“你是从对面那个方向来的,现在又坐车回去?”“是的,”陌生人说,“我先是朝你们这个方向走的,但后来又掉了头,因为天黑得比我估计的要早。”

这是懂得回头的智慧?我想,这就是他的节奏,适当改变一下路线和思路,以应现实之需。

这让我想到一个搞笑的小视频,一只乌龟在跑步机上缓慢爬着,跑步机逐渐加速,小乌龟竟然跑了起来,四肢如飞!

许多人把乌龟当成励志的对象,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当巨大的压力袭来的时候,人是会被激发出无限潜能的。而我的看法相反,谁说非要跑上去才是成功呢?我认为乌龟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如果它掉过头来,在跑步机没有加速的时候,就可以安然走下跑步机,低处一样有着它喜慕的花香。

这固然不是一碗励志鸡汤,但却是我的人生节奏。

《生命的节奏》是一本科普性质的书,具体阐明了“生物钟”的科学特征。为什么心脏病早晨发作的比较多?蜜蜂是如何辨别时间的?驯鹿是怎样知道何时该迁徙的?为什么小孩子早上不容易醒来?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有时像猫头鹰一样夜间兴奋,有时又像云雀一样清晨活跃?原因就在于生物钟。

尽管纷繁的尘世生活掩盖了我们体内的这一生理节奏,可是它们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主导着我们的生活模式——何时作息、何时处于巅峰或低谷。

我们要尊重体内的这座钟,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使我们的生命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人生也有这样一座生物钟,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可透支自己的健康和良知,去贪取更多不属于你的东西。

诗人雷平阳说:“看路上飞奔穿梭的车辆,替我复述我一生高速奔波的苦楚。”奔波已苦,高速奔波,更是苦不堪言,这个参照物找得相当贴切。我们习惯了在朋友圈晒自己又去了一次远方,又登了一次高处,好像所有的风景都在远方,都在高处,仿佛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看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这似乎已成了“有出息”的隐含标志。

一生忙忙碌碌,走过很多地方,走了很远的路,可是细细想来,无非是在另一个地方,另一条路上,踩着自己走来走去。

总有人劝你去见更大的世面,其实,量力而行,方圆三公里,走走停停,吃一碗牛肉拉面也挺舒服,你的节奏,不需要别人来带。

我一生的节奏,便是顺其自然,知足常乐。我要感谢,最先替我老去,并被我拔掉的白发。我要感谢,最后一根,替我保留希望的黑发。我要感谢自己,从过去走来,向未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