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乡镇企业改制、退潮,集体企业开始快速向私营企业、个体户方向发展,后巷的新街也开始快速向南延伸。那些在集体企业积累了资本的人,开始回家、回村办厂。许多个体户老板开始在后巷新街上置业买门面房。
2020年,后巷长街由于路面老化,破损严重,同时该长街缺乏完整的雨污排水体系,丹北镇政府又陆续分路段对其进行了改造美化,并在街道两旁配套架设了新款路灯。
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后巷长街已今非昔比。长街的顶头已发展到了华阳的张家村。丹北镇政府就坐落在长街顶头的东北方向。
上个月一个河南战友来看我,在后巷住了几天。我陪他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到后巷十里长街逛了逛,事后他颇为感慨,笑说,看了后巷十里长街的夜景,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集镇街道,仿佛是到了香港。他说,街道太长了,特别是看到这么长的街上都停满了汽车,一辆接一辆,沿街店面还那么多,还都能开下去,都有生意,简直不可思议。
是啊,来过后巷的人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这条街道太长了。或许还有疑问:为啥长街上白天夜晚都停那么多车?为啥开那么多店不怕没生意?其中的疑问只有土生土长的后巷人最清楚。
长街上停满汽车,那说明后巷的经济发达,现在后巷的个体户、街上开店的人家数不胜数,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有的一家还有好几辆。另外在后巷天工国际、飞达集团打工的外乡人也很多,他们大都已在后巷扎根、买房。
其实一个地方的人气旺不旺,重点还要看当地的企业多少与否。在后巷长街开店不怕没生意,底气就来自后巷当地有大量的企业、大量的个体户。
后巷长街的店面看起来每段都很“杂乱”,可谓“五花八门”,吃的、穿的、玩的混杂其中,但正因为这种杂乱,才更能反映出长街每段路的人气都很旺盛。因为街背后有厂,有人家,有消费群体。
后巷乡镇企业发达,经历了1984年—1988年和1992年—1996年两个发展高潮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巷镇就率先成为镇江市的“亿元”乡镇,被誉为“富三角”乡镇之一。
后巷的个体户起步也早。上世纪80年代,后巷老街就摆满了电线、天线摊。那时全国各地跑铜拉手、钻头的业务员也大都出自后巷。许许多多的后巷供销员精神可嘉,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充分践行了“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这批供销员中的优秀代表现在依然有许多活跃在后巷的经济前沿,他们那种“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必将激励后巷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砥砺前行、勇创辉煌!
如今的后巷长街正因有了足够人气的支撑,有各种消费人群的大量需求,又因长街经过多年打造,功能已日趋完备,有大小超市、珠宝金店、饭店、水果店、母婴用品店、药店、公寓、夜排档、迪吧、夜唱吧、烧烤、足浴……吃喝玩乐住,一应俱全。早上,长街上有各种你爱吃的面条、爱喝的大麦粥等着你。
话说后巷十里长街,最美的还是它的夜景。当夜幕降临,街上店面的各式霓虹灯就会争先恐后地打开,瞬间点亮整条长街。而那一盏盏列队般耸立在长街两旁的新式路灯,则像一座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与长街五颜六色的门牌灯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漫步长街的人们顿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按我们后巷人的话说:“天还没黑,家家店门口就亮了,就怕自家灯开晚了,人家不晓得你家店似的。”
我想,这也是让初来后巷的外乡人看了目不睱接、流连忘返的原因吧。
后巷的十里长街,折射的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史,呈现的是后巷风情之美、人文之美、奋斗之美,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