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摆脱的贫穷

当你每个月都花钱买一些生活非必需品的时候,以大众的标准来看,你不是一个贫穷的人。这个时候,在心理层面上,我们与“穷人”划清了界限。

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两位教授在合着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说,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难道你不相信?不妨诚实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吧。

1.你准备如何花掉上个月的奖金?囤积更多的大米和鸡蛋,买一瓶好酒,还是为万圣节舞会置办一身行头?

2.你每年在哪种医疗方面的开销更大?是急性短期病的就诊,还是长期慢性病的预防,抑或是定期的、优质的体检和保健?

3.如果没有社保养老金,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会为自己储蓄更多的钱养老,还是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4.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突然降薪,你该怎么做?在本职岗位上多干活、找更多兼职,还是联络亲友以防有一天需要借钱?

5.今年2万元的年终奖你打算怎么花?攒下来,有朝一日买一套500万元的房子,还是去欧洲玩一趟?

面对这些问题,你是不是皱起了眉,要好好想一想?

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两位作者通过对全球贫困人口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等多个方面入手,尝试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与此同时,他们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

贫穷是什么?是吃不饱吗?是看不起病吗?是上不起学吗?

贫穷是因为吃不饱吗

一种强大的直觉告诉我们,穷人买不起足够的食物,使得他们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帕克住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市下面的一个小村庄中,年过四十。他大多数体力活儿干不了,想从事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又缺乏经验。由于吃不饱,他整个人都虚弱沮丧、贫困潦倒。

然而,这并非真实的全貌。书中对18个国家的穷人生活的调查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只占农村极度贫困人口总消费的36%——79%,占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的53%——74%。

大多数人能吃饱饭,那些穷人并没有挨饿。

而我们常常停留在一个美好的设想里:如果穷人有更多的钱买粮食,就能干更多的农活,创造更大的价值,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好……

然而,对于这种充满机遇的想象,穷人是存疑的。

像帕克这样的穷人,只要有了多余可支配的钱财,他们就会购买那些没有营养的糖果、油乎乎的面包,或者升级家里仅有的电视机,甚至在村里办一场铺张的葬礼。

在穷人的生活中,显然很多东西比食物更重要——让自己的生活少点儿乏味,在当下把日子过得愉快一些,才能排解生活中太大的压力和太多的欲望。

贫穷是因为没钱看病吗

恰恰相反,他们不但关心健康,而且还为此投入大量的资源,只是把钱花在了别的地方。

书中提到,在疟疾高发的非洲贫困地区,从疫苗到蚊帐,都是一些低成本却可以挽救生命的东西。救援组织甚至会为当地人免费发放这些物品,但很少有人会自发采取这样的预防性措施。

在赞比亚,由于国际人口服务组织的努力,氯的价格很便宜。一个六口之家能够买到足够的氯漂用于净化生活用水,这样他们就不会因水传播而患上痢疾。不过,只有10%的家庭使用氯漂。在印度,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在5岁以下的儿童痢疾患者中,只有1/3服用了口服补液。

这些方法简单、廉价,如果恰当地使用,就能够节省大量资源。但穷人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为什么穷人对健康很重视,却对预防性的服务,尤其是医学为之发明的那些便宜有效的成果置之不理?

首先,单纯的经济理性表明,费用一旦支付或“沉没”,将不会对使用产生任何影响。恰恰是由于某物品是廉价的,人们便有可能认为它没有价值。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几乎没什么信息来源的穷人来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如果大多数人连基本的高中生理知识都不具备,他们就没理由去相信医生的能力与专长,因而他们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无的放矢。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称为“时间矛盾”所带来的拖延行为。贫穷的家长可能完全相信接种的好处——但这些好处只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费用却需要在今天支付。如果人们不真正了解接种的好处,那么“时间矛盾”就足以让他们无限期地延迟决定。

正如作者所言,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即使在预防性措施十分廉价的情况下,如果关于其好处的信息不完善,再加上人们固有的习惯,他们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投入的金钱都会受到限制。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在想:我们刚出生就接种了疫苗,但有没有获得一个清晰的解释——为什么接种疫苗如此重要,为什么需要完成整个接种疗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