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到的时候,会议室门口已经坐着四个“张三”,此前互相都没见过,但谈话这事儿让大家有了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刑警老章,以前表彰会上见过,刚出现场回来,身上还有股臭味,他告诉小张,已经谈了两个,现在里头是滨江区的张局长。张局长脾气大,时不时能听到他在冒火。这不是耽误事儿嘛。没多大会儿,局长嘟囔着走出来,大步流星办案去了。两个负责谈话的民警笑着说他们也没办法,都要走程序。这话小张最有同感,如果什么事儿都能走程序就好了。为这事儿他翻了好几遍查处酒驾的执法操作指南,上面几乎什么都有,问讯用语、拒不配合如何处置,甚至还教你检测仪怎么换电池。唯独没有说碰到找“张三”的怎么办。这几天他一直在想,如果当时那个电话打出去就好了,顺着手机号码找过去,不都真相大白了吗?可是网友告诉他,一码归一码,即便真是酒驾,交警也没有权力搜查司机的通讯录,这叫“程序正义”.又或者电话里的那个张三,看到新闻大大方方站出来,接受调查自证清白,最后在镜头前劝他这位朋友遵纪守法,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网上评论又说了,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让舆论绑架法律……不知道老交警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小张反问那两名跟自己谈话的纪检干事,反正看完网上评论,我感觉警校白上了。后来呢?对方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小张问,什么后来?干事问,回支队之后怎么样了?抽了两管血,小张回答,什么问题都没有。干事问,那她慌什么?小张耸耸肩,我也是这么问她的。小张回忆说,那女孩儿支支吾吾,半天才承认吃了榴莲。她说网上看到的,吃榴莲可能造成酒精超标,害怕查出来。干事问,有这回事吗?小张说,理论上有可能,像是榴莲、荔枝这些水果,糖分比较高,熟透了会自行发酵产生酒精,吹气有可能误检,抽血就可以排除。后来验血没问题,批评教育之后就把人放了。干事问小张,那你觉得张三会是谁?不知道,小张回答得很坚决。当时听到这句话,小张整个人都蒙了,他坦承,就像自己变成一个盗贼,而“张山”这个名字就是赃物。干事最后问,到底有没有张三这人?我不知道,小张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谁能保证那女司机不是被逼急了胡诌的一个名字?
小张回办公室的时候,乔麦杯子里的水还没凉。要是摄像机没停就好了,把回警局之后的事情原原本本直播出来就没这档子事儿了。他告诉乔麦,谈话调查的同志也是这么讲的,而且还能普及知识点。那档节目就一个小时,乔麦无可奈何,不过转念一想,好歹找到了“嫌疑对象”.小张没大听明白。榴莲啊,乔麦说完自己先笑了,她解释这是个冷笑话。
小张还真给逗笑了,其中还带着点自嘲。等情况通报吧,他说,他们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3、
早知道后面要抽血我当时肯定吹了。
没想到通报还没等到,当事人先来了。电话里可以听出来人有点儿后悔,她说她最怕打针,主动打过来,是因为还有话没说清楚。乔麦当时还在跟主编商量接下来的报道方向,正愁着呢,听到这消息立马问她在哪儿。电话里愣了那么一会儿,乔麦等不及,又问了一次。
你等我过来接你。女人说。
虽然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乔麦还是做了充分准备。尤其是吸取了上回的教训,这次她还多带了几块备用电池。主编帮着把器材扛到楼下,三个人就在路边等。所有人都有理由觉得这是一次大采访,一场翻身仗,但是没想到半小时后等来一辆电动自行车,乔麦不太确定还回拨了那个手机,对方看也没看就把电话摁了。人多载不了,她递给乔麦一只头盔说,就你一人去。
电动车没力,驮两个人够呛,乔麦连一台小DV 都捎不了,只能偷偷把录音笔塞在口袋里。你保时捷呢?乔麦问起来一点不客气。警局扣着呢,对方答得挺果断。但是你又没喝酒,乔麦揭穿她说,警察扣你车干吗。女人这次不说话了,她点了点刹车,两人停在一个小区门口。里头没地方停车,我们走两步。她回头对乔麦说。
尽管竭力回想直播那天晚上的情景,乔麦还是无法把眼前这个人跟镜头前的女司机联系到一起。可能是没化妆,摘下头盔后乔麦才发现,对方要比记忆中那个人寡淡得多,脸上没什么血色,头发也给头盔弄得乱糟糟,发尾都分岔了。你真的是李茵吗?女人知道乔麦是个记者,掌握这些信息也没什么意外,但听到对方叫出自己名字,还是愣了一下。跟电视上看到的不像是吗?李茵开玩笑说,很多人见过明星之后也是这么说的。说着她就把乔麦让进屋,是间独居公寓,进深不小,但是没有落屁股的地方,地板上全是拆过的快递盒子。攒着可以卖钱,李茵解释说,房东是个老太婆,有拾掇废品的癖好,每个月过来收一次,折到房租里抵个零头。说话间她已经收拾了几个纸盒,好歹把沙发露出来一块,她让乔麦坐,自己斜倚着冰箱。视频我看了很多遍,李茵话说一半,乔麦不得不仰起头来听。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她继续说,保时捷,租的,身上的晚礼服,网上淘来的山寨货。乔麦问为什么,李茵觉得好笑,拍照片啊。你难道不发朋友圈吗?我就想多两个“赞”,这不算诈骗吧。她叹了口气说,那天的滨江路拍晚霞特别好,配上保时捷和小礼服,每个人都能当五分钟的公主。李茵说拍完照片,几个小姐妹吃了自助餐,然后赶时间还车,虽然她驾照拿了好几年,但摸方向盘的机会屈指可数,更别说应付查酒驾。排队的时候她们就在商量对策,有说鸡尾酒不含酒精的,也有人说一口可乐都会中招,不记得是谁想起来李茵吃了榴莲,她说她在朋友圈看的,这玩意儿比葡萄酒还厉害,一查一个准。要不是看着榴莲贵她也不会吃那么多,李茵慌了,那现在怎么办?死活别吹气,闺蜜话没说完,交警已经在敲窗户了。
我本来在家广告公司上班,这事儿算是我最好的广告作品了。李茵苦笑一下,可惜是反面广告。这些你都跟警察说了吗?乔麦问。只说了榴莲,李茵有点支吾,主要其他的跟查酒驾没啥关系,我怕他们把租车的事儿也通报出来,那样的话我那些朋友圈就白发了。她坐到乔麦身边,接着说,刚开始那几天,看到账号上的粉丝量噌噌往上涨,我还有点高兴。然后就不对劲了,说什么的都有,说我是张三的情妇,说保时捷是睡出来的,她颇有点埋怨地对乔麦说,你们也不打个马赛克。到后来同事看我眼神都不对了,公司也说影响不好,劝我辞职。我想公安局通报都说没问题,怎么就把工作给搞没了。我想来想去只能给你打电话了,我也是受害者对不对?乔麦把手里的水杯递给李茵,能感觉到她动了情绪,李茵手里捏着一张包装快递的气泡膜,上面的空泡全被她捏扁了。整个事情的拼图逐渐完整,但乔麦知道最核心的地方始终缺了一块,虽然显得不合时宜,但乔麦还是问了出来——最后一个问题,张三到底是谁?那谁知道,李茵反倒说得很轻松,就是在酒局上听到的一个名字,听起来是个厉害的人,也有可能是外地的,我不太懂。李茵说,说话那人也是做广告的一个老板,满嘴跑火车,说的时候我们都不信,心想真人哪能叫这名,搞不好他也是吹牛呢,跟我一样。
好像有谁按了开关,对话戛然而止。李茵讲完了她的一切,开始处理满屋子的快递盒,她把小盒子装在大的里面,套上三四层,就用脚踩扁。瓦楞纸在压力下坍塌、折叠,发出窸窣响声,像有无数蚂蚁挠着外耳道。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乔麦怀疑自己找到了真相,但又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她想起以前看足球比赛,皮球撞在后卫身上,弹进了自家球门,这在足球里叫“乌龙球”.而她现在就像是那个倒霉的后卫。真是个乌龙,她脱口而出。你说什么?李茵没听清楚。没事了,乔麦说,麻烦你送我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