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薇服饰

“阿妈,回来了嘎?给有吃饭了?”听到小车驶近门口的声音,阿丽停下札扎作响的缝纫机,从屋檐上挂着“硕薇服饰”四个炫目的红底黄字的店里迎出来。

“吃得饱饱的呢!拗不过你阿佩姨,事情结束后,只能在她家等着吃饭晚。”阿珍边笑眯眯地回答,边打开后备厢,取出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绣花布包,递给女儿。

“都十点多了,民族服饰一条街连人影都见不着啦。要不是想到我爹今晚出差不在家,我一个人回家没意思,早就关门啰!”女儿说着,正要转身进店,却瞥见车顶躺着两支硕玛树枝,笑着打趣,“又跑去看硕玛薇(彝语:马樱花)了吧?要不也不会到这时候?!每年不看一次硕玛薇,你怕连觉都睡不着!嘻嘻——”

“背时姑娘,莫话多!还敢取笑我?赶紧把这些绣品收拾好,这次收到的绣品几乎达到我的预期呢。”阿珍笑着嗔道。

“是了!是了!得感谢硕玛薇!”阿丽调皮地对着阿妈吐了一下舌头,佯装用手轻轻打了打嘴巴,方拎着布包进店。

知母莫如女!阿丽晓得,阿妈对硕玛薇情有独钟,否则不会用“硕玛薇”的简称“硕薇”作为这家服饰店店名,也不可能创建出具有独特风格且县内有名的“硕薇”彝族服饰,她也不可能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望着女儿扭着婀娜的杨柳腰走开,阿珍自顾自地微笑着,取下车顶的硕玛枝,抱在怀里,伫立在农历十五夜明晃晃的月光中,时而仰头看蓝汪汪的天空里那轮洁静娇美的月亮,时而低头瞧怀中那绿叶映衬下鲜血般殷红妖娆的硕玛薇,奶奶沧桑而沙哑的歌声仿佛又回荡在耳边:“嫩娥(彝语:排行老大的姑娘)硕薇的秀发如黑色绸缎,嫩娥硕薇的脸庞若十五的月亮,嫩娥硕薇的眼睛似天空里的星星,嫩娥硕薇的歌声像山居利(方言:蝉)鸣叫……”嫩娥硕薇如满月的月亮,又似红色硕玛薇样的脸庞,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阿珍眼前。

嫩娥硕薇是罗婺彝族叙事古歌谣《嫩娥硕薇》中的绝色美女,是彝族男人梦中的女神、彝族女人心中的榜样。男人们想起她,就会醉了酒一般痴痴迷迷;女人们想起她,就会喝了醋一样酸酸涩涩;老人们讲起她,就禁不住啧啧称赞;小孩子听着她,眼里就噗噗冒光……而此时的阿珍想起她,自己半辈子的人生经历,如一部电影在脑海中依序播放。

阿珍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偏僻的彝族山村,襁褓中就听奶奶讲古(彝族民间故事),会说话就跟奶奶学唱古歌。到她有清晰记忆时,已会唱《嫩娥硕薇》里的好几小节了。

那是冬日一个雪花飞扬,无法出集体工的午后,火塘里燃着疙瘩火,阿爹在打草鞋,奶奶在绩麻,阿妈在纳鞋底,阿珍百无聊赖地用火钳捅着疙瘩,听大人聊家常。没多会儿,阿珍就被暖融融的篝火烤得连连打起呵欠。阿妈听着两岁的儿子在隔壁房间里,发出细微而酣畅的呼噜声,便扭头对阿珍说:

“打瞌睡就睡觉去!又不会做事,陪着大人熬着干哪样?”

阿珍没回答,把火钳一扔,挺起小身板,奶声奶气地唱起来:“嫩娥硕薇心灵手巧,绣出的鱼儿会戏水,绣出的马鹿会奔跑,绣出的花儿发着香,俄尔北诗地方没人胜过她。”

“嘿嘿嘿——”阿爹没想到这么点大的女儿,竟然会唱古歌,惊讶得眼睛睁得像核桃一般大,嘴里迸发出松涛翻滚般的笑声。

“嚯嚯嚯——”奶奶知道自己的教导没有白费,长长的麻片从瘪瘪的嘴巴中掉落,皱痕间荡着得意。

当着奶奶的面,阿妈不好放肆地笑,却实在抑制不住,一串“矻矻”声从闭紧的嘴巴里漏出来。

在六束爱意融融的目光包裹下,阿珍感觉周身暖融融地舒畅。她仰着小头颅,打了一个得意的响舌,眨巴着眼睛回忆着,想再来一段,却听到阿妈说:“歌谣里的嫩娥硕薇,花绣得这么好,是彝族姑娘的榜样!你肯定也羡慕她吧?今天我就教你。作为彝族姑娘,要是不会做针线,以后嫁人都嫁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