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回到火锅桌,江尚行就在那里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副心绪不宁魂不守舍的架势,小李不明就里就有些不知所措。小李望着他,江尚行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对小李笑了笑,举杯和他碰了一下。
清丽悠扬的丝竹声响起来,华丽的灯光中,民族歌舞的表演开始了,台上有了看的,多少可以掩饰台下人的一些尴尬。
吃火锅的人斯文的不多,一吃起来就忘乎所以,大厅里猜拳行令吆三喝四,好不快哉,尤其是在腊八节这个寒冷的日子里,能够吃一顿火锅,对双江市的百姓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双江人之所以喜爱这种又麻又辣又烫的吃法,很大程度上与双江人的秉性耿直、性情火爆有关。
台上表演的是土家族的摆手舞,男男女女做张做势,说是文艺表演,也就是表现在架子上,这种表演透出一种夸张的浮华与虚伪。演员的表情大都很僵硬,那笑意看上去比哭还难看,明显缺少了艺术张力。
菜品已经上桌,小李忙问:“江老师,您看还需要点些啥?”
江尚行摇头:“小李,这个店的碗盘和油碟都很特别,你看这些全都是南竹做的,有什么讲究吗?”
“江老师也熟悉南竹?”
“岂止是熟悉,我当知青的地方,就在茶山脚下,屋里的家具、劳动工具都是南竹做的,就是每天烧火煮饭用的柴火,多数也是晾干了的南竹块呢。”
“是吗,江老师在哪里当知青?”
“就是永川县茶山区的杨家湾啊。”
“哦,您也是杨家湾的知青啊。真巧,我妈就是杨家湾嫁出来的。”
“是吗,难道你老家也是在茶山区?”
“是啊,我的老家也在茶山区啊,离杨家湾有三十多里地吧,要翻一座大山。我长大了还经常听我妈讲知青的笑话呢。”
“哦?”
“我妈最爱说她还是姑娘时的事情,说那些知青煮饭连火都烧不燃。有个姓陈的知青后来还到过我家,我那时才十来岁。好像那个知青是啥子老板,本来说要在我们那里投资建厂,开发南竹产品和矿泉水的,后来没有消息了。听我妈说,陈知青遭亲戚骗了,就没有钱投资了。”
江尚行有些恍惚,呆呆地听着小李说。
“我妈还经常讲她在家乡搞文艺宣传的事,还给我们唱那时的歌曲呢,好像有个歌曲也是少数民族的,我现在记不住是啥民族了,只记得最后一句歌词是:哎,江三木罗。”
“你妈叫什么名字?”
“杨桂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