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两个朋友换房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
大家买房可能都找过中介,我有个朋友不仅找了中介,还找了一个代理来帮她对接中介、规划买房的周期和把控流程。身边这么多人买房,她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为此多付了一个点的成本。我们听完她的做法,第一反应是:没必要多花这个钱吧?
但她是为孩子上学而换房,买卖之间,一个环没扣上,可能就“无家可归”了。幸好代理很专业,帮她把控好每个环节的衔接,一买一卖的流程中,无论是合同准备及签署,还是和各个中介对接,都是代理一手包办,她几乎没操过心。
她后来还跟我们说,这个钱花得太值了。她复盘后觉得,如果是自己亲力亲为,时间不够加上不够专业,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换不成房,那麻烦和焦虑可就多多了。
而另一个朋友呢,买房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跟中介砍佣金,最终比行规少付了不少钱。成交很久以后,她跟卖房的业主变成朋友,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业主卖房的预期价比成交价足足要低100万元!就因为她执迷于压低中介费,所以中介完全没有帮她跟业主谈价格,最后她看上去省下了一半的中介费,实际上多出了100 万元的购房款。
这就是认知不同带来的行为差异最终导致的不同结果。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我们有时很容易从成本的角度想问题,希望尽量把投入产出比和利益最大化,但与省下的那点成本相比,很有可能在其它地方需要我们付出的代价更大。无论做什么,有共赢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拿花钱这事来说,花出去的钱有一些是投资,有一些是消费,还有一些是浪费。如果花钱能换来更好更专业的服务,能帮你省下或赚到更多的钱,那也是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