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浪漫诗性与自然美景天然相连,先后留下了灿若星河、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没有人文内涵,自然风景往往平淡干涩,一旦注入文化灵性、诗意灵感,会立刻赋予或激活景区生命,彰显出独特的文脉光泽,引来八方目光和追寻的脚步声。
美丽湖泊
马踏湖的四季,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被季节轻轻展开、缓缓关闭。
春到马踏湖,湖水碧绿如玉,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明珠。湖边的垂柳嫰芽初萌,柳条宛如少女柔美的长发柔顺光滑,轻轻拂过水面,溅起鸟语花香。湖边草地开始换上嫩绿的新装,春的气息在湖边弥漫开来。泛舟湖上,感受春风拂面的惬意,沉醉波光跳跃的湖面风光,收获春日里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夜晚的马踏湖更加迷人,明月宛如银盘高挂蓝天之上,月光洒上湖面,仿佛嫦娥把天上的宝石撒入湖中,泛起一片片银光。马踏湖宛如一位蒙着面纱的神秘女子,娴静温婉,美轮美奂。
夏季,湖边的树木、花草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湖水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湖边的美景。湖面上时常飘起蒙蒙细雨,让人仿佛置身仙境。湖边的树木被雨水洗礼,绿得更加郁郁葱葱,远处凝望宛如一排排巨大绿色的遮阳伞。冒雨乘船游马踏湖,是一种独特而浪漫的体验。船箭一般冲向前方,船后留下由窄变宽、由大变小的波浪,层层涟漪扩散到岸边,如诗如画,让人心旷神怡。雨中的马踏湖,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高原湖泊的壮丽,让人流连忘返。
秋到马踏湖,湖水变得清澈见底,倒映着湖边美景。湖边的树木,开始换上五彩斑斓的新装。树叶由绿转黄,再由黄转红,层层叠叠,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那些经不起秋风吹拂的树叶,纷纷落下,为湖边小路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芦苇由黄变白,轻盈的洁白的蒲绒满天飞舞。明月高悬,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一片片银光。一阵风吹过,带着湖水的湿润和花草的清香,让人陶醉其中。秋天的温馨,让人内心格外宁静与安谧。
寒冬来到马踏湖,湖上和湖边的树木、花草都开始发生变化,整个马踏湖变得如同童话世界般美丽。湖边的花草,也在飞雪中变得与众不同。枯黄的草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那些耐寒的花草,在这场雪中依然绽放着美丽,为冬日的马踏湖增添了一抹生机。沿着湖边漫步,你可以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
马踏湖如此美丽,书写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成为中国北方工业城市被污染河湖快速生态蝶变的鲜活样本。景色如此多姿多彩,我情不自禁吟诵一首短诗:
舀杯美景酿美酒,
星光碰杯成挚友。
马踏湖畔享清风,
笑皱波澜心无忧。
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看,人来自自然。通过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逐步进化成为自然界中唯一能够创造文明的智慧生命。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生存必须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了空前的文明成果,曾一度无节制的开发和掠夺又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创伤,吞下了破坏自然的恶果。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中心议题,绿色发展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人与其他生命乃至整个大地共同体有着密切关系,她涵盖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物链中的生命万物乃至整个大自然。共生原则融合了丛林法则和市场法则的优点,既崇尚自由竞争,物竞天择,又呵护弱者,和合共生,真正让“适者生存”,共享千姿百态的美丽与繁荣。
马踏湖和许多河流的命运相同,经历了污染的阵痛,碰触过生态的底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的高强度推进,流域内孝妇河、潴龙河、乌河等主要入湖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有的河流段被截流或改道,马踏湖失去稳定水源补给,因缺少水源补给和大面积围湖造田,湖区面积严重萎缩,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甚至面临丧失殆尽的危险。湖区百姓深受其害,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失去了原有的风韵和魅力。淄博是个老工业城市,又是个缺水的城市,加上化工是主导产业,污染比较严重。老百姓对恢复马踏湖生态提出迫切要求,但治理污染的难度可想而知,一边是发展的压力,一边是控制和治理污染的压力。
淄博市围绕构建“八河联通、六水共用、清水润城”主城区生态水系,实施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治污综合体,在重要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重要点源排放口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打造生态河道,把水系景观融入城市景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景观公园和骑行绿道,沿河两侧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修复工程,及时对主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持续开展底泥疏浚、生态修复、环境监测,退养复植,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经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用于湖泊补源。不久,就再现了大天鹅、白腹鹞、苍鹭等珍稀物种。
距今4万到2万年前,黄河泥沙造就了今河北献县和山东桓台县之间的古渤海湾西南海岸线。这些年,通过引黄,有效涵养了淄博市高青、桓台、周村、临淄等受水区的地下水,为抗旱储备了充足的战略性水源。尤其是马踏湖摇身变成国家级湿地公园,红莲湖以及城乡水系让桓台县处处草木葱茏,水映蓝天。齐盛湖恰似一块碧玉,镶嵌在海岱之间,光照淄博,熠熠生辉。
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虽然有过争议,但它敲响了人类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实践证明,人类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源头。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的生命和物种,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基。自然与非自然、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高贵与卑下、失去与获得的分割和对立,会在年复一年的变迁和改变中,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人类善待自然,就会获得自然的馈赠,促进文明的发展。
马踏湖“卷却天机云锦锻,纵教匹练写秋光”,这浩荡气壮阔豪迈。
马踏湖、红莲湖、五阳湖、“北方九寨沟”之誉的淄川峨庄瀑布群,还有那滋润了蒲松龄先生的柳泉之水……水水连绵不绝,灵气十足,流淌至今,滋养哺育着这一方热土。马踏湖摇身显示出“文艺范儿”的气质,为淄博文旅融合发展开拓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马踏湖已由昔日的一块伤痕,成为今天的一块闪闪发光的奖章。大自然已恢复最原生态的面貌,动植物成了大自然的主人。
踏湖淘“金”
古往今来,人们亲近和热爱大自然,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更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期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历史车轮旋转到今天,马踏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色随处可见。
马踏湖有河道两千一百多条,芦苇田两万亩,莲藕田四千多亩。物产丰富,这是大自然的恩泽与馈赠。夏采莲子冬挖藕,莲藕好吃却难收。马踏湖的特产很多,白莲藕算是一绝,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开白色的莲花,故称“白莲藕”。白莲藕是春暖后植秧的,初夏能长出新藕。这藕颜色洁白如玉,鲜嫩甜脆。
十五年前的一个夏天,荷花已进入盛花期,我因公干来到马踏湖。记得中午时分,我们站在湖畔的树荫下,脑门上的汗珠缓缓流下,衫衣基本渗湿,加上四起的蝉声,让人心烦气躁。是谁采来了几节藕瓜,反复冲洗干净,包裹进翠绿的荷叶里,用拳头猛拍了两下,藕就在荷叶中脆裂开来。直接用手取一块,从盘子里蘸上少许蜂蜜,甘甜可口,鲜脆至极,暑气顿消。当地的朋友介绍说,如果将鲜藕切成片或块儿,浸入果汁密封好,在冰箱里冷藏上半日,吃时会更清脆爽口。
白莲藕颜色好、口感好,是餐桌上的上等蔬菜,更是藕农重要的收入来源。那这藕是怎么采的呢?冬季踩藕是在冬至节气后,每年年关前进入莲藕需求旺季,价格有所上涨,莲藕被采挖出来,能有个好价钱。等马踏湖湖面结上薄薄的冰层时,也就迎来了莲藕丰收季,这是种藕人最忙碌的时节。藕农们身穿连体水裤,将手脚和身体全部包裹好,在一望无垠的藕塘中细心劳作,弯腰在藕田里探寻藏在淤泥里的鲜嫩莲藕。随着雪白的藕节接二连三浮出水面,藕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23年冬至前,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季节,我和妻子在湖区拐来拐去,来到桓台县起凤镇夏庄五村被称为“藕叔”的田秀泽家,他的踩藕技术2021年春被淄博市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屋前活动空间有限,不到两米就是方形的藕塘,荷塘里只剩下稀疏、东倒西歪的荷杆。我说:“如果夏夜,坐在屋前,泡一壶茶,望着明月下一望无际的荷叶和摇曳的荷花,听蛙鸣与虫叫,是多么富有诗意。”他妻子说:“就那蚊子扑头盖面,让人受不了。”谈话间,田秀泽高兴地拿出他采藕的工具让我看,一把细长的直铲子,一根锄把状的铁钩,顶端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