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一场作文引发的“地震”。早些时候,我把自己这点小心思,连同带爷爷看电影的糗事,都分享给了“结义”三周的两个死党,可没承想,他们竟然蔫不悄地发了朋友圈,貌似是声援我。可我终究比不上刘备——结义不能是猪队友啊——他们没屏蔽老师!
一大早儿,秋高气爽的天空,就阴沉下来,像极了我此刻的心情——班主任知道我有个抗战老兵的爷爷。看着她的笑容,我终于又懂了一个四字成语,合不拢嘴——老师非要挺我,以爷爷为主题参加演讲比赛!
3、
连我家的保姆都知道,没有临沂保卫战,就没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台儿庄大捷!
可我心里嘀咕的是,她这一个月下来,可不便宜。被她摔碎的几个碗,也不便宜。可爷爷就笃定了用她。只因她爱人,是个退伍军人,又在工地上摔断了腿……
为此,老马跟马总,专程谈过两次,不再沉默,是男人之间的对话。我呢,旁听了他们的辩论,父亲同志的那套理论,有些刺耳,他说什么如今某某某不是做什么职业,就有做什么的“资格”,同理呢,也有这不适合当保姆的。这份钱,她自己赚得能踏实吗?对此,爷爷没有正面反驳,而是曲线救国。他让父亲猜他跟我这么高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
“瘦、小、枯、干、短!又能做什么呢?”
那时的爷爷啊,不生产手榴弹——他只是手榴弹的搬运工!倒也没什么,也就是一见着尸首他就吐,听见炮声呢,一天多尿两回罢了……可再怎么奚落,老兵们都没撇下爷爷。他们当真就缺一个搬运手榴弹的吗?他们是给端不住枪的爷爷,留一口饭吃。于是,父亲同志“退兵十里”。我还清晰记得,奶奶给爷爷整理回忆录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一个国家的男人,越是强大越有担当,就越能最大限度包容弱者。
有一阵子,连一枪都没放过,能叫当过兵吗?
能!
爷爷那段岁月,这种“能”,精确一点说,叫“贼不走空”。搜集一切人可以吞得下去的东西!比如说,虫子与小米一起“洗澡”的汤汤水水,树上的榆钱儿,被咬了两个牙印的馍,鬼子的味噌,已经无人认领的酒坛子……那段日子,爷爷除了让自己活下来,还不能让宝贵的食物给白白糟蹋了,能换的,都悉数换成“硬通货”!回忆录里说的“硬通货”,就是手榴弹——只要情愿,一切皆可换!挡在爷爷身前的老兵们,不在乎仨瓜俩枣的,更不屑那五发八发子弹,他们呐,只要手榴弹,只要它管够,一切皆可打!甭管鬼子一个联队,还是伪军一个小队,老兵们都知道,只要爆炸——在实战中爆炸才是以少打多以弱胜强最奏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制造对方的混乱,让他们通通吃不了,兜着走……
几点繁星,残月高悬。
吃饭这事儿,谁心里还没一本账?
爷爷可不糊涂。其实,他自己,跟保姆阿姨是一类人。
阿姨,心中也有一棵“荔枝树”,就是她的女儿。她管自己女儿叫“肩上的担子”。小姐姐是个学霸进行时,好像穷人家的孩子什么年代都早当家。瞅着眼前三菜一汤,爷爷,人老话不多,只是点评了其中味道勉强不错的一道汤。阿姨呢?也不傻。她说,论厨艺呢,其实自己都赶不上照顾瘫痪父亲的女儿,那一刻,她用尽了恬淡的语气。
其实,我也不傻,严把口风。要是让保姆阿姨知道爷爷以前就是本地一个持证上岗的厨师,心就该凉一半了,以后这饭菜,还咋做?于是,我们两个男人,一老一小,共同守护着这个秘密——这块“阵地”——不单单是一个厨师的身份那么简单。这是一份信任,可是沉甸甸的。人嘛,不管活到何年何月,总还要相信一点儿什么,守护一点儿什么,爷爷私下这么跟我说的。阵地守着守着,我就长大了,能独立思考问题了。我觉得阿姨的女儿,是一定会感激爷爷的,尽管,俩人素未谋面。正因为爷爷心里的这份不可撼动,跟父亲坚持着,保姆阿姨才能将就着赚钱养家。
男人是沉默的,不需要说太多,你只要按自己的心,自由生长就好了,像一棵荔枝树……
为了照顾爷爷这位老同志,周末的晚餐,我们仨都吃得比较早。蹭饭的,也知道。
这不,姑姑又来串门子。之所以这么形容,因为姑姑,真是让我这个侄子大开眼界,原来人长大了,还是可以来自己亲爹家,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姑姑是个70后的尾巴,比起两千公里外的弟弟,爷爷更担心的就是住在两千米外的这位“大龄剩女”姐姐。她一来,就连奶奶留下的猫,都爬得高高儿的!她一张口,家里都像掉了一地“碎渣子”,不仅我和爷爷,保姆阿姨都听腻了——比起“大孝子”,她更想嫁给“大房子”。今晚,她又是边吃边聊,又来找九十岁的亲爹主动掏心窝子,说什么上个月,公司还是集团“亲儿子”,这礼拜,姑姑就从经理一下变成了“三胖子”。她从不在乎,什么才是让爷爷一脸愁容的“黑匣子”。
可我在乎。
一半是为了演讲比赛,一半是想叩开他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