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耳鹧鸪

1、

大志确信自己是被鹧鸪声吵醒的。醒来之前,鹧鸪声带着他穿越回到曾经的少年时光。那时他是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孩子,常常要母亲逼着才肯爬到床上躺下,可就是躺在床上往往也不肯睡着。屋外艳阳高照,南风吹拂,对面山坡上传来鹧鸪啼鸣,一声递一声,婉转、高亢,直冲云天。他好像还听见邻家姐姐咯咯的笑声,恍惚间又在村口一眼望见自家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心里感到特别踏实,特别甜美。醒来之后,鹧鸪的啼鸣还在继续,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他很激动,立马翻身起床,一个箭步冲到门外。

太阳已经偏西,但正是一天中阳光最炙热的时候。大志冷不丁正对着阳光,顿时两眼直冒金星,眼里有几个太阳不停地旋转,他紧闭双眼,好让自己稳下神来。可是,当他定下神来,能够辨别东西南北的时候,鹧鸪声消失了。望向村前大观岭的方向,刚才啼鸣声就是从那边传过来的,他希望过一会还会再来一波啼鸣,可左等右等,始终没等到结果。

“妈——”

他想与母亲分享一下,喊了一声,不见回应,这才想起,母亲去村里找人闲聊了。每天吃过午饭后,母亲总是喜欢去村里找人聊天,说是人老了觉少,担心睡了午觉,晚上半夜三更醒来睡不着。每次从外面闲聊回来,母亲总是笑吟吟的,心情很好,大志就猜想,她一定又是听到什么好话了。

“他们都说你孝顺呢!”这句话母亲说过好几次。

大志听了笑笑。他也是没办法。父亲走后,他就打算让母亲搬进城和自己住,一家人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可说了几次,母亲死活不肯,他只好节假日尽量回来陪陪她。不过,这也不完全是一种负担,他发现,多回来几次之后,自己的情感好像也起了变化,年轻时觉得农村偏僻落后,总想逃离,现在反而觉得村里的一切变得可亲可近起来。其实,类似的变化早几年已经有了。小时候说的是方言,后来学说普通话,话里带地方口音,被人调侃。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克服了地方口音。可前几年,他发现自己在说话时,不经意中某个字的发音又滑回方言。春去春又来,凡事都有轮回。只是这一轮回,他就怀疑,自己真的要老了。

这两年还是不少做梦,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梦与儿时有关、与村里草木风情有关。昨晚他才梦见父亲举着一个鸟笼,送他一只鹧鸪 ,没想到今天中午就听见鹧鸪叫,简直难于置信。

他喜欢鹧鸪,特别是喜欢听鹧鸪啼鸣,那一声递一声的婉转激荡,如坐云端,如亲人自远方来,让人陶醉,安静祥和。只是村里的鹧鸪早已绝迹。他记得自从上小学之后就不怎么听到鹧鸪叫了。绝迹了几十年的鹧鸪现在又回来,难不成也是一种轮回?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件大好事。

不行,得找个人说说,一半出于分享,一半是为了证实。

晒场那边隔巷兰嫂正在翻晒刚从地里收回来的花生。她把花生归拢在一起,然后又重新摊开,手里干着活,嘴里不停地念叨,说是一样的地亩,为什么收的花生越来越少?还说照这样下去,今后花生恐怕也要绝种了。她一干完手里的活就赶紧躲进树荫底下,用一条毛巾擦拭脸上的汗珠。大志上前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说:

“兰嫂,你听见大观岭那边鹧鸪叫了吗?”

“鹧鸪叫?什么时候?”兰嫂说。

“就在刚才。”他说。

“刚才?”兰嫂有些错愕,盯着他看,片刻,又“哈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直不起腰,笑得泪眼婆娑,笑得差一点没闭过气,喘口气还继续笑,根本停不下来。大志感到莫名其妙,他不晓得兰嫂为何如此大笑不止,有些尴尬。巷口有几只大鹅在歇息,它们大概一时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如此大笑不已,伸长脖颈,昂昂向天问;还有一只老母鸡,显然是被吓着了,惊慌失措,奓开翅膀,“咯咯哒、咯咯哒……”不停地叫唤雏鸡。

安叔骑着电动单车从村那边驶来,后车垫上带着他的小孙子,背一个小书包,到跟前时将电动单车停下,单腿着地撑着。

“兰嫂,什么事那么好笑?”安叔问。

兰嫂勉强直起腰身,手指着大志说:“你问他。哎哟笑死人了!”

大志给安叔递了支烟,然后问:“安叔,您听见大观岭那边鹧鸪叫了吗?”

“鹧鸪叫?”安叔看了大志一眼,像是没听明白。这时,坐在后车垫上的小孙子嚷嚷了:“爷爷,还走不走呀?要迟到了!”安叔就说:“好好好,这就走,就走。”

安叔走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知从哪冒了出来,颤颤巍巍的,大志认出那是隔几条巷子的老辉爹,他很惊讶,才几年不见老辉爹就老成了这样。“说啥呢这么热闹?”老人嘴里咕哝着。大志说:“您听见大观岭那边鹧鸪叫了吗?”老人像是没听见,两眼直直只盯着大志手里的烟盒,大志见状,忙敬上一支烟,又问:“您听见大观岭那边鹧鸪叫了吗?”。“鹧鸪吗?”老人说,“有!多得是!都藏在芒萁草丛里。”大志不敢相信,就说:“是真的吗?”老人说:“那还能假呀!”然后又说,“当年我们家永明和你是同班同学,成绩也不错,但他没有你命好。”大志一愣,这是哪跟哪呀!当年我在村里小学当民办教师,他儿子永明是我班上的学生,怎么就成同班同学了?老人家这是老糊涂了。他和老人家略寒暄几句,又递上一支烟,就借故走了。

大志顺着巷子往上走,又从另一条巷子往下走,他想找个人说一说,不再是分享喜悦,而是要证实事情的真实性。村里的青壮年人大多进城打工去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孩子,这个时候正是上学时间,就是老人也没闲着,他们都有任务,要送孩子上学。大志连走了几条巷子,愣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相问,只好打道回府。

一回到家,母亲也从外面回来了。大志想,母亲在村里聊天,一定能听到山坡上的鹧鸪叫,问问她看怎么说。

“妈,大观岭那边的山坡上有鹧鸪呢!”

“你怎么知道?”母亲说。

“我听见鹧鸪叫了。”他说。

“你怕是想多了。”